英年早逝的皇帝,如果活着,很可能改变中国中古后的历史走向

要评价古代英年早逝的帝王谁最可惜,我认为最可惜的,莫过于周世宗柴荣。

说周世宗柴荣英年早逝最可惜,是因为如果他继续活着,很有可能改变历史。

那么周世宗会改变怎样的历史呢?

周世宗去世后,赵匡胤接替周世宗,走上了历史的前台。

赵匡胤当然也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王,他带领他的部队统一了南方和西南方,实现了中原国家的统一。这一历史功绩,自然也是很了不起的。

不过可惜的是,赵匡胤的统一,只能算是小统一。并没有实现汉朝、唐朝那样的大统一。赵匡胤以及后来的赵光义建立的国家,只囊括了中原、江南、巴蜀这三大块。疆域广阔的北方,包括燕云十六州,以及汉朝时候就拿下来的河西走廊,却都落入了辽国、西夏,以及后来的金国、蒙古的手里。

同时,由于北方的少数民族拥有了这一大片土地,他们因此变得强大了起来。比如西夏拥有河西走廊这一个交通要道,因此西夏虽然政治一开始就腐败不堪,但是西夏竟然前后延续了两百年。辽国因为有了燕云十六州这一块,辽国也变得衣食无忧。后来的金国、蒙古也利用这些地盘,得以发展壮大,辉煌一时。

我们说柴荣英年早逝很可惜,是因为如果柴荣继续活着,那么他将要实现的,可能就不是小统一,而是大统一。也就是说,柴荣获得的将会是包括河西走廊、燕云十六州在内的,与唐朝、汉朝同一规格的大统一国家。那样一来,后来的元朝大约就不可能出现了。中国历史,是不是因此就发生改变了呢?

那么,为什么说柴荣有可能改变历史呢?

这是因为柴荣实施了一个与赵匡胤完全不一样的统一策略。柴荣的策略是“由北向南”,赵匡胤的策略是“由南向北”。也就是说,柴荣是想先把北方的契丹人占领的地盘拿下来,至少把燕云十六州拿下来,然后再统一南方。而且实际上柴荣的效果也是非常明显,他只花了三个月,就拿下了燕云十六州中的三个州。只不过这时候他就生了重病,而且很快就去世了,因此壮志未酬,未能实现他的宏伟理想。

有人可能会说,柴荣的打法其实是比较冒险的。因为他没有先统一南方,虽然他侥幸拿下了燕云十六州中的三个州。但因为南方不稳,很可能南方会对柴荣发动攻击,那时候柴荣将遭遇南北夹攻。如此一来,他的后周都有可能保不住了,还谈什么大统一。反而是赵匡胤的策略比较稳妥,先南后北,先把南方统一以后,再对付北方,这是一个明智的打法。蜀汉时期的诸葛亮,就是采用的这个办法。

不过,虽然这个说法有道理,但是用在这里,用在柴荣身上,未必就对。为什么这么说呢?

实际上,当时虽然南方并没有统一,但实际上南方和西南方都是不足为惧的。

南方的代表国家是南唐,南唐的后主李煜,只是个填词皇帝,写词一流,但是在治理国家和打仗上,还真不行。更为关键的是,他一直没有想过要向北方进攻,统一中国。

西南的代表国家是后蜀。后蜀皇帝孟昶与南唐皇帝李煜是一样的人,整天醉心于吃喝玩乐,不理朝政。而且,孟昶还没有像样的将领。在后来赵匡胤灭掉南边的国家的时候,他才有点慌张了,曾经派出军队,试图在边关防守。但是他的军队很快就被打残。由此可见,他无论是军队还是将领,都是不行的。

最重要的一点是,南唐和后蜀,敢于主动挑战后周吗?显然是不敢的。反而是北边的契丹,一直虎视眈眈,一直在瞅准机会南下。所以相对而言,北方才是最不稳定的因素。

为什么说柴荣如果活着,他大概率会打败甚至灭掉契丹,收回燕云十六州呢?我认为有两点值得注意。

其一,柴荣选择的时机比较好。

柴荣在攻打契丹的时候,正值契丹耶律德光去世之后,萧太后崛起之前。这一段时间,实际上契丹的政局是不稳固的。因为不稳固,所以是一个很好的击破契丹的时候。也正是因为如此,柴荣才可能在三个月的时间里,就拿下契丹的三个州。

赵匡胤没有看到这一点,他错误地估判了形势。当时他也曾试图攻打北汉,但是在围攻晋阳的时候,因为契丹率军来援,他立刻就撤退了。事实上,他如果不撤退,围点打援,契丹未必是对手。

等到宋太宗灭掉北汉再打契丹的时候,契丹已经稳定下来,机会已经失去了。

其二,柴荣的军队实力是最强的。

为什么说柴荣的军队实力最强呢?因为赵匡胤、韩通就是他的两员得力干将。有这两员得力干将帮他打仗,再加上他兵强马壮,因此战斗力是极强的。

可是赵匡胤当了皇帝以后,由于发动陈桥兵变,杀掉了韩通,战斗力显然就削弱了。再加上赵匡胤当了皇帝,不亲自打仗,又削弱了一部分。还有更关键的一点,赵匡胤平定了南方和西南以后,担心将领拥兵自重,因此采用“杯酒释兵权”的方式,把能打仗的将领的兵权都给夺了。宋太宗上台后,又沿用这个政策,还用阵图限制出外打仗的将领。这样一来,宋朝的将领都是熊将,还怎么带兵打仗呢!

可惜柴荣英年早逝,因此最终壮志未酬,实在可惜!

(参考资料:《旧五代史》《宋史》等)

本文标题: 英年早逝的皇帝,如果活着,很可能改变中国中古后的历史走向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5825601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历代皇帝都“打卡”的鸡鸣山 没想到却是隐藏的“军事哨所”
据记载北魏文成帝、唐太宗、辽圣宗、萧太后、元顺帝、明英宗等都曾来此“打卡”,甚至清康熙皇帝还曾两次登临鸡鸣山山顶,鸡鸣山命名的第二个传说就来源于此。很多朋友看到此处一定会说,你唠叨那么半天,这座鸡鸣山怎么又成“军事哨所”了?现在的鸡鸣山,早
标签鸡鸣山,山峰,下花园,黑风怪,李世民,寺庙
曹丕220年称帝,刘备221年称帝,孙权为何晚到229年称帝
三国时代的开始始于曹丕在公元220年称帝,国号为“魏”,以魏代汉,由此拉开了三国时代的序幕,紧接着,刘备在第二年称帝,国号为“汉”,因为政权建立在蜀地,所以也称为蜀汉,也有称季汉的,季就是第三的意思,这是相对于西汉(前汉)和东汉(后汉)来说
标签孙权,曹丕,刘备,曹操,诸葛亮,曹魏
清代盛行的升官图游戏,一时风靡社会,折射出衙门怎样的风向标
在清代官场尤其是州县衙门流行玩一种“升官图”的游戏,官员或者胥吏在无聊时都会聚集一起玩一会,非常热闹。官场中人正像升官图样,对自己的仕途前程难以把握,陈其元谈到他的伯祖是乾隆科举人,早年登科,意气豪迈,但后来连考十次不中,只好做了兰船教谕。
标签升官图,清朝,曾国藩,雍正,官吏
同样是御驾亲征,为什么很多人对宋真宗和明英宗的态度截然相反?
这并奇怪,因为辽国十分强大。在其大兵压境,兵锋直指东京,大宋王朝危如垒卵,而宋军又兵无战心将乏斗志,朝廷大臣主张南迁避敌之际,唯有宋真宗御驾亲征,或许能为大宋王朝赢得一线生机! 1.辽军直指东京,宋真宗必须御驾亲征 因此,参知政事寇准才会
标签御驾亲征,宋真宗,明英宗,宋军,宋辽,辽国
淮南厉王刘长绝食而死之谜:究竟是自己作死?还是被汉文帝捧杀?
汉高祖刘邦一共有八个儿子,其中第四子是后来的汉文帝刘恒,第七子是淮南厉王刘长。刘长从小被吕后抚养,养成了骄横跋扈的性格,而且在当时刘邦活着的儿子中,也仅有他的刘恒,因此刘恒总是对他的骄横跋扈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即使刘长总是无视汉朝法令,汉文帝
标签刘长,汉文帝,厉王,淮南,审食其
湘史拾遗:97年前,发生在洪江的“鸦片战争”
发了财的刘叙彝求田问舍,仅在湖北汉口就有好几条里弄的房产,在洪江盖上了这幢窨子屋,并请人署名“墨庄”。7月2日,赵恒惕在省召开军事会议,以蔡钜猷未奉命令擅自收编陈嘉祐“叛部”为理由,建议裁撤沅陵镇守使,将蔡钜猷调任湖南讲武堂总办,所辖刘叙彝
标签洪江,刘叙彝,鸦片战争,蔡钜猷,蔡巨猷,湖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