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中之战中刘备大败曹操,只因在后勤较量中技高一筹

引言

在东汉末年群雄割据的乱世之中,中国大陆上战事频繁,大小军阀相互攻伐,政治局势动荡不已。在这些诸侯中,以当时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曹操威势最盛,在官渡之战后,他基本平定了中国北方,拥有中国绝大多数的人口和军队,有着统一中国的野心和实力。但是后来其连续在赤壁之战和汉中之战中输给了孙权以及刘备,让他失去了统一的能力,为之后天下三分的三国时代奠定了基础。

赤壁之战古战场

如果说在赤壁之战中曹操的失利是因为其不善水战的话,那么在汉中之战他的失利就十分令人吃惊了。因为当时占据蜀地的刘备在实力上与其相差甚远,而且汉中向来是易守难攻之地,占据战略优势地位的他却在这次战斗中处处受制,最终不战而退,丢掉了汉中,让中国北方完全暴露在汉水攻击线之下,陷入了极大的危机。

而他之所以会在这场战斗中遭遇失利,主要是因为蜀军在法正等人的帮助下占据了定军山,控制了优势地形,能够骚扰其后勤补给线。而在诸葛亮的策划之下,蜀军的后勤得到了完善的保障,才打赢了这场名副其实的消耗战。

汉中之战时的魏武帝曹操

蜀军出其不意占据定军山及其战略地位

汉中作为中国自古以来最重要的军事要地,是蜀地进军中原的门户,而且汉中控制着汉水,是当时最重要的水上补给线之一。一旦拥有这里,那么襄樊之地就会暴露在水路攻击下,十分有利于两路进军。加入此前已经坐拥荆州之地,那么夺下汉中就意味着汉中-襄樊的攻击体系建立完成,两地之间既可以进行相互补给,也可以联动攻击,对中原施加巨大的压力。而在此战之前,刘备已经拥有了蜀地以及荆州,如果拿下汉中,中原将会面临刘备集团军以及关羽集团军的夹攻,变得十分被动,因此这次战斗的意义是十分重大的。

古阳平关

但是汉中向来以易守难攻著称,在蜀地进军的过程中一定要经过阳平关,而阳平关地处大山之间,道路狭窄,不利于进攻军队的展开,因此在战争开始之前曹操方面的大将军夏侯渊就已经在阳平关陈设重兵,等待刘备大军的到来了。

而刘备方面显然也知道阳平关的地形特点,如果强攻必然会遭遇极大的损失。因此他一直在寻求避开阳平关进军关中的方法。在阳平关北面有一条小路为马鸣阁道,是陈仓道的起始路段,如果能够控制这条小路,那么其大军就可以从阳平关的北面绕过去,直接进入汉中的腹地,从侧面威胁夏侯渊的大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今天的三国战争表演

于是他派出了陈式前去攻打马鸣阁道,而夏侯渊也是具有丰富战斗经验的将领,他也明白这条小路的重要性,派遣徐晃前去防守,并成功击败了陈式,稳定了阳平关北面的威胁。

就在夏侯渊认为自己已经高枕无忧,在阳平关静待蜀军到来的时候,刘备却做出了一个十分冒险的决定,他决定带领自己的大军先南渡汉水,再翻越米仓山的西北段,直接进入汉中腹地,在前往在阳平关东南方的定军山。由于这样的路线十分曲折,对于大军的行进来说十分艰难,因此夏侯渊放松了对于阳平关南方的巡查和防御,待到蜀军在定军山之上安营扎寨的时候,夏侯渊其实已经处于腹背受敌的局面了。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曹军都督夏侯渊

夏侯渊于是带领张郃在定军山北面设置鹿角作围,抵御蜀军。刘备采用了火攻的方法同时攻击了张郃和夏侯渊的防区,夏侯渊见张郃不敌,便分兵前往救援。此时法正看准时机,命令黄忠进击并成功斩杀夏侯渊,稳定了定军山周围的局面,为后面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此事在《三国志》中有如下记载:

"二十四年春,自阳平南渡沔水,缘山稍前,于定军兴势作营。渊将兵来争其地。先主命黄忠乘高鼓噪攻之,大破渊军,斩渊及曹公所署益州刺史赵颙等。曹公自长安举众南征。"

可以说刘备和法正等人选择绕路挺进定军山的决定是十分凶险的,因为一旦夏侯渊提前布置了防守,那么蜀军就会陷入险境,很难成功撤退,有全军覆没的风险。不过高风险的背后也是高回报,在攻占了定军山并斩杀了夏侯渊之后,蜀军其实已经在汉中之战中占据了有利地位了。

法正被杨洪夺职,蜀郡确立消耗战方针

在夏侯渊被斩杀之后,曹操只得亲自来到汉中战场抵御刘备的进攻。他在来到前线之后也采取了和夏侯渊一样的防守策略,在定军山北面修筑鹿角围,以此抵御蜀军的进攻。由于曹军的数量要多于蜀军,因此蜀军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抉择,是采用正面进攻,利用地形优势与曹军决一死战还是与其长期对峙,打消耗战,比拼两国的后勤补给能力。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镇守后方的诸葛亮

此时身居成都的蜀国丞相诸葛亮立即开始分析当前局势,由于汉中特殊的地理位置,导致参战双方的后勤补给线都十分长,有一千五百多公里,这在当时是十分遥远的距离,运送起来十分困难。而且当时蜀地的经济能力远远不及占据中原的曹操势力,诸葛亮对于是否采用消耗战出现了迟疑。于是诸葛亮招来蜀地的名门望族杨洪来了解当地人的看法。杨洪表示蜀地人民深知此战的意义,因此会穷尽全力支持刘备,这也让诸葛亮下定决心与曹军打消耗战。此事在《三国志》中有如下记载:

"先主争汉中,急书发兵,军师将军诸葛亮以问洪,洪曰:'汉中则益州咽喉,存亡之机会,若无汉中则无蜀矣,此家门之祸也。方今之事,男子当战,女子当运,发兵何疑?'时蜀郡太守法正从先主北行,亮于是表洪领蜀郡太守,众事皆办,遂使即真。"

由于法正为人十分悭吝,因此并不适合处理后勤工作,而杨洪在蜀地深得人心,而且对于刘备集团十分支持,因此诸葛亮便将刚刚立功的法正的蜀郡太守的官职封给了杨洪,命其全力筹措军粮,支持前线战事。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定军山之战前法正曾担任蜀郡太守

而促使蜀军选择消耗战的另一个原因,是当时曹军的粮道此时正暴露在蜀军的攻击范围之内。当时曹军可以选择两种方式来运送粮草,其一是走陆路,这个方式耗时较长,而且要耗费大量人力。于是他选择了利用汉水来运送粮草,但是水路粮道要经过蜀郡的驻地,刘备派出黄忠,赵云等人频频攻击曹军的运粮船,极大影响了曹军的后勤补给,这也让蜀军在这场消耗战中处于优势地位。

不当的移民政策及曹军的彻底崩溃

虽然蜀军对于曹军粮道的骚扰让曹军深受其害,但是这还不足以帮助蜀军奠定胜局,真正摧毁曹军的其实是曹操之前的移民命令。在汉中之战爆发之前,他曾经下令将汉中西段的八万余名百姓迁徙到洛阳一带,还命令张既,杨阜将武都的三十万人迁移至京兆,扶风和天水一带。此事在《三国志》中有如下记载:

"太祖以武都孤远,欲移之,恐吏民恋土。阜威信素著,前后徙民、氏,使居京兆、扶风、天水界者万馀户,徙郡小槐里,百姓襁负而随之。为政举大纲而已,下不忍欺也。"

这样大规模的迁徙在当时是十分艰难的,首先要供给这些百姓足够的口粮,其次还要维持住这些人民的情绪。因为当时的人是有很深的故土情结的,他们并不愿意远离故土,因此在长期的迁徙过程中,这支移民队伍中经常发生小规模的暴动,虽然都被随行的曹军平定了下来,但是依然存在着巨大的隐患。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三国历史蜡像

而且当时这支移民队伍的路线是与曹军的粮道重合的,因此他们所经之处的粮食大多都被他们分食或者运送到了前线,而负责输送粮食的当地百姓也不堪其扰,中原地区民怨渐起,各地的农民起义和将领叛乱开始逐渐出现。

在这样的情况下,曹操只能做出放弃汉中的决定,一来长期消耗下去战局会对蜀军更加有利,二来则是他深知中原地区才是自己的根基,不能因小失大,必须先率领军队回到中原,稳定国内局势。于是在和蜀军对峙了两个多月之后,终于放弃了对于汉中地区的防守,刘备也趁机占据了整个汉中地区,并开始筹措进一步进军中原。

曹操在汉中的失利并不是在战场上表现不佳,也不是应对失当,而是在不恰当的时间推行了耗费民力的移民政策,从长远来看这样可以让其治下的人民更加集中,有利于国家的管理,也可以促进移民地的开发。但是一旦这次移民与战争碰到了一起,那么只会加重曹军的后勤负担,变成一个烂摊子,而这也是他在汉中大败的根本原因。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汉中之战后刘备进位汉中王

结语

汉中之战作为东汉末年最重要的战役之一,其历史影响十分深远,以来它直接促成了后来关羽集团的北伐,并造成了中原地区的动乱,极大地削弱了曹操集团的实力,为后来的三足鼎立奠定了基调。汉中之战不同于这一时期的其他战役,它除了最开始的定军山一役,并没有正面交锋,更多的是在比拼两个势力的后勤保障能力和国家动员能力,而在这一点上刘备集团明显表现地更好。

一来是在战争开始阶段刘备就占据了定军山这一战略要地,能够对曹军的后勤补给进行频繁骚扰,取得了一定的优势。二来则是坐镇成都的诸葛亮知人善任,及时用杨洪取代了法正的位置,保证了蜀军的粮草供应,并且在国内进行积极动员,安抚人心,稳定了后方,致使在重压之下蜀地也没有出现民怨沸腾的情况。

而最重要的一点就是曹操之前贸然开展的移民行动为这次战争埋下了巨大的隐患,扰乱了国内的生产秩序,耗费了太多民力,导致失却人心,中原起义不断,他因此只能放弃汉中的争夺,也第一次正面败在了老对手的手里。

本文标题: 汉中之战中刘备大败曹操,只因在后勤较量中技高一筹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45953298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中国有3个带“京”的城市,除了北京和南京,还有一个很少人听过
中国是个礼仪之邦,人的姓名,物件的规格,以及城市的名字都是有用意的。中国有大大小小这么多的城市,虽不是所有城市都是有意义,但基本上大型城市的名字都有由来。比如说天津,当初朱棣起兵的时候是从这里出发的,因此取了天子的津渡为天津。还有中国唯一一
标签南京,北京,天津,京山,朱棣
打破日军“囚笼计划”的百团大战,明明胜利,毛主席为何不满意?
打破日军“囚笼计划”的百团大战,明明胜利,毛主席为何不满意? 对近代史有所了解的人应该都知道在抗战时期,作为中流砥柱的八路军在战场上多次发动反击战并取得胜利,其中规模最大的一次战争就是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一次以大规模破坏敌人交通枢纽为主
标签百团大战,日军,八路军,毛泽东,抗日战争,华北地区
抗日战争日本退群,国联勒令日军撤离东北,为何却引发国际剧变?
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对奉天北大营发起突袭,长达十四年的抗日战争就此爆发,同时也在世界范围内引发轩然大波。 由于东北军执行了“不抵抗”的命令,导致东三省迅速沦陷,此后张学良虽然暗中扶持了马占山等抗日义勇军,但终究为时已晚。 在东北
标签东北,抗日战争,日军,义勇军,马占山,九一八事变
曹操奋斗了一生,为何最终没能一统三国?毛主席:曹操有两大缺点
一:综述三国 人们之所以普遍喜欢三国,除了有《三国演义》的功劳外,在笔者看来,还有两点重要原因。 其一:草根平民的赞歌。这是最挠人心的地方。都说:王侯将相宁有种乎!三国时期就完美诠释了这一点。 代表人物是刘备、关羽、张飞,还有诸葛亮。为首的
标签曹操,一统三国,刘备,三国,毛泽东,李世民
抗日战争藏本失踪案,日本官员自寻短见,为何却引发抗日浪潮?
1934年6月,在民国政府的所在地南京,发生了一件影响极大的失踪案,那便是日本外交官藏本英明走失案件。 藏本英明是日本驻南京领事馆的成员之一,因为仕途不顺而心灰意冷,准备在不通知众人的情况之下找到一个僻静之处自行了断。 1934年6月8日,
标签藏本英明,抗日战争,南京,汪精卫,民国,日本领事馆
晚清老照片:慈禧太后在雪天漫步颐和园,大家庭五代同堂场面壮观
晚清时期照相机的出现,极大丰富了历史的维度,在文字和器物之外,有了更加真实可感的影像。这些珍贵的影像记录了一幅怎样的社会面貌呢?我们通过10张老照片,来感受被定格的历史瞬间。 这位年轻女子的衣装和发型都很时尚,体现出晚清的服饰变迁。她的小
标签晚清,老照片,慈禧,颐和园,旗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