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为阶下之囚,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孙皓,为什么能够得到善终

三国时期的三个政权——魏、蜀、吴都没有取得天下,最后是西晋笑到了最后。不过西晋是承袭了曹魏的基业,蜀汉和东吴都是被武力征服的。两个政权的后主刘禅和孙皓,也代表了两个不同类型的昏君。刘禅昏弱,孙皓暴虐。在面对自己的征服者的时候,二者的态度也完全不同。一个明哲保身,一个怼天怼地怼空气。孙皓对待西晋皇帝和大臣丝毫不收敛他的锋芒,他最后的下场如何呢?

刘禅与孙皓的昏庸程度

刘禅虽然是个昏君,但至少还是一个仁君。他在位的前期,政权几乎都在诸葛亮、蒋琬的手中,然而刘禅甘于放权,并没有因此酿造出君主策划除掉权臣的戏码。在刘禅统治时期,也很少有政治上的流血事件。当然刘禅也不是没有杀人的时候,比如处死诋毁诸葛亮的李邈;处死污蔑自己的刘琰。不过这跟曹魏和东吴的流血事件相比简直是毛毛雨。

而孙皓则不然,他是既昏聩,又残暴。孙皓昏聩的地方在于瞎折腾。他非常相信谶纬之类的东西,一些军国大事也往往与谶纬相关联。比如孙皓迁都武昌、比如大举北伐,都是受到了谶纬或者气象的影响。加上大兴宫室,维持一个规模庞大的后宫,导致东吴国力衰弱,"无一年之畜。"

另外孙皓还十分的残暴,迫害宗室、诛杀大臣、监视百官,将东吴笼罩在恐怖的高压之下。使用的刑罚也十分残忍,比如剥人皮,刖人足。孙皓尤其讨厌别人直视自己,谁直视自己就要使用凿眼的残酷刑罚。

孙皓还玩得特别花,他和百官群臣喝酒的时候,一定要让群臣喝醉,酒量不行也硬灌(不过也有例外,比如韦曜,就被允许以茶代酒)。但同时又设立十个黄门郎,不让他们喝酒,专门负责监视群臣的动向,如果直视孙皓或者言语又不敬之处,就要受到惩罚。东吴丞相陆凯实在没有办法,跟孙皓说一旦有危险可能发现不了君主的动向,才获得直视孙皓的资格。

正是因为孙皓的这些残暴的举动,倒是东吴上下中外对孙皓离心离德,边镇接到征召的消息,或者有中军到边镇集结就会吓得投敌,在"晋灭吴之战"中东吴的抵抗力量也不如蜀汉那样顽强。东吴军队根本不能也不愿低于西晋大军,孙皓在无奈之下只能向西晋投降,成为司马炎的战利品。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刘禅与孙皓对征服者的态度

刘禅的一个很著名的典故就是"乐不思蜀"。根据《汉晋春秋》中的记载,司马昭与刘禅宴饮的时候,在宴席上安排一些蜀伎。"凄凉蜀故伎,来舞魏宫前。"尤其对于刘禅这个曾经的统治者来说,应该是十分辛酸的。但是刘禅却嬉笑如常;又有一日,司马昭问刘禅是否想念蜀地,刘禅回答:"此间乐,不思蜀。"这就是"乐不思蜀"的来历。无论是真的没心没肺,还是现代人解读的明哲保身,总之刘禅对司马昭的挑衅、侮辱表现得非常软弱。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而孙皓的表现截然相反,七个不服八个不忿。首先对司马炎这个西晋皇帝就没有惯毛病。孙皓刚刚投降,被送到洛阳的时候,双方就有过一次言语上的交锋。司马炎对孙皓说:"我在这里设置座位等待你很久了。"这是一种上位者对下位者,胜利者对失败者的姿态。如果是刘禅的话,可能会逆来顺受。但是孙皓则不然,他反过来对司马炎说:"臣在南方同样设置了座位等待陛下。"值得一提的是,后来西晋遭遇动乱衣冠南都,西晋宗室果然渡江在建业开创东晋政权,算是应验了孙皓的话。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另外还有一次,司马炎要求孙皓为自己作南方流行的《尔汝歌》。让孙皓这个东吴后主为自己作《尔汝歌》,也算是一种戏弄。孙皓正在饮酒,马上举起酒杯对司马炎祝咏:"昔与汝为邻,今与汝为臣。上汝一杯酒,令汝寿万春。"字面意思是很正常的,但是孙皓作为一个臣子,一个阶下囚,对司马炎口称"汝",也是十分不尊重的表现。但是司马炎还没法挑理,只能认栽。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除了司马炎,西晋大臣也是被孙皓怼的对象。贾充问孙皓:"听说你在南方挖眼、剥皮,这是什么样的刑罚",意指孙皓统治东吴严苛刑罚,并非仁君。孙皓回答说:"有对国君不忠诚甚至弑君的人,就应该施加这样的刑罚。"贾充是司马氏的忠实拥趸,他是曹魏老臣贾逵的儿子,但是在司马氏篡夺曹魏政权的过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曹髦带人讨伐司马昭,就被贾充镇压并且刺杀。弑君绝对是一个非常恶劣的行径,也拖缓了司马昭称帝的进程。孙皓这样回答贾充,也是一种强有力的反击。

关于这件事还有一个版本。当时司马昭和王济(王浑之子)下棋,孙皓在旁边。王济嘲讽孙皓,问他为什么喜剥人皮。当时王济在棋桌下伸脚,姿势不符合礼节,孙皓于是回答:对君主无礼的人应该施加这种刑罚。也是对王济的反击。这两件事情节相似而人物不同,不知道孰是孰非。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孙皓的结局

孙皓到洛阳后四年就去世了,而且年龄也不算高,正值壮年。所以一些人对他的死抱有怀疑,认为是被害死的。不过仅从史料的记载来看,孙皓还是正常死亡。也就是说孙皓的脾气这样刚强,对西晋君臣屡次嘲讽反击,最终也没有被司马炎处死。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刘禅在曹魏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孙皓在西晋怼天怼地,为什么都能得到善终呢?首先是当时的环境和统治者的秉性不同。在司马昭时期,虽然司马昭几乎已经控制了曹魏政权,但终究还是没有进行禅代的一步,客户的环境和司马昭的秉性都比较敏感。因此刘禅需要小心谨慎;而到了司马炎时期,西晋已经取代曹魏,又消灭了最后的敌人东吴,终结了将近一百年的分裂乱世。司马炎的脾气秉性又好,被大臣怼被后妃怼,根本就不破防,说实话也不差孙皓一个。

图片马上加载完成,请稍后

另外古代虽然亡国之君都比较危险,但也是分时间段的。在南朝宋之前,亡国之君的危险还是比较小的,不仅不会被斩草除根,还要被好吃好喝地养起来。毕竟这也是一种刷声望的手段。当时的刘协、曹奂、刘禅、孙皓无一不是如此。直到南朝宋开国皇帝刘裕之后,才开启了杀死亡国之君的惯例。也就是说孙皓所处时期对于亡国之君来说还算宽容,这个大环境也是孙皓如此嚣张的原因之一了。

参考文献:《三国志》、《资治通鉴》、《世说新语》、《晋书》

本文标题: 身为阶下之囚,怼天怼地怼空气的孙皓,为什么能够得到善终
永久网址: https://www.laoziliao.net/history/info/1524738 (请复制分享给好友)

料友留言(数量:0条)

相关文章
乾隆退位后举办“千叟宴”,为何用过御膳后多位老寿星接连去世?
第一个举办“千叟宴”的却不是乾隆,而是康熙。康熙朝第二次千叟宴是在康熙六十一年,那时康熙69岁,为了庆祝70岁寿辰,提前举办千叟宴。乾隆办的第二次千叟宴,不在乾隆朝,而在嘉庆朝,当时他已退位为太上皇,禅位大礼办完的第三天,即嘉庆元年正月初四
标签千叟宴,乾隆,康熙,清朝
花12年写就“滇西抗战三部曲”,大量细节还原真实战史拼图
滇西战场是抗日战争的重要战场,但以往因学术研究局限较少被提及,近年来对滇西战场及远征军的研究有所升温。《1944:松山战役笔记》是国内第一本从微观角度多方位叙述这段战史的纪实专著,以大量第一手资料和经过详细考证的历史细节为读者还原出一幅真实
标签战史,日军,1944:龙陵会战,松山战役,许旸,王彦,1944:松山战役笔记,抗日战争,滇西,中国远征军
战场下的悲壮,《八佰》幸存者的结局
《八佰》是一部战争片。这部电影的大致剧情为淞沪会战后期,中国军队第88师524团团附谢晋元临危受命,率领400余名官兵,坚守闸北四行仓库,掩护主力部队撤退。12月28日, 日军接管拘留营, 先后将330余名的“孤军” 官兵押到月浦、龙华做
标签八佰,谢晋元
从县吏到东吴奠基人,孙坚崛起让董卓害怕,若不早死三国结局难说
其实,他的官职不大,只是个豫州刺史,破虏将军。此外,孙坚还没有自己的地盘,说句不好听的话,那时候的他,只是依附于袁术的一个二流“权贵”。然而,在董卓的心中,这个孙将军虽身边只有二三十个铁粉,但其战斗力却远胜于那些手握重兵的 “诸侯”。其实,
标签东吴,董卓,孙坚,袁术,关东联军,刘表
演义中被黑,正史却很牛的三国六大名将:东吴四大都督被黑了三个
东吴四大都督就有三人被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赤壁之战大败曹操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周瑜,在演义中是一位气量狭小、不顾大局处处针对诸葛亮之人,最后还被诸葛亮连气三次,留下一句:“既生瑜,何生亮!”的不甘之言抱憾而终,可以说周瑜在演
标签正史,三国,大都督,诸葛亮,东吴,魏延
高顺与张辽同在吕布手下为将,谁的地位更高呢?
高顺在吕布本军势力的地位是吕布之下众将之首,而张辽在朝廷的地位要比高顺稍高一线。值得注意的一点是, 张辽虽然“以兵属吕布”,但他是东汉朝廷正式任命的北地太守,因此,在吕布军中仍保持相对的独立地位 ,说白了就是我听你的命令,可是我手下的将士只
标签吕布,张辽,高顺,刘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