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2-12-22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德国也想创建名牌商学院

    【英国《金融时报》11月4日报道】题:柏林试图打破学习模式(记者 休·威廉森)
    上周,一度曾是前东德领导人政府办公室所在地的柏林中心区宏伟的标志性建筑接受了一个新的任务。这座大楼已经成为一家私立商学院———欧洲管理和技术学院的总部。
    德国的企业精英们希望这家商学院能够在10年内加入到世界上最好的商学院的行列中。该校将于明年开始接纳新生,提供一系列培训行政人员的课程。
    学院得到了好些有分量的赞助者的支持,因为他们都相信这一雄心勃勃的目标绝非市场上的昙花一现。该项目背后的25家公司和商业联合会包括安联保险公司、德意志银行、戴姆勒—克莱斯勒公司和蒂森集团,在不到12个月里共募集了9000万欧元的捐助资本。
    创办者还争取到了联邦政府和柏林市府的支持,在他们的安排下,这座受到赞誉的大楼被转交给学院所用。
    德国没有能够和伦敦商学院、法国的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相匹敌的国际知名商学院。私立大学在德国本来就很少。
    正是出于这个原因,德国才建立了这所学院。此外德国还有一些小型的商学院,包括法兰克福附近的欧洲商学院和科布伦茨附近的企业管理高等学校。 
    据安联保险公司管理委员会主席亨宁·许尔特·内勒称,这些学校不足以满足德国知名公司对管理人员进行高层次培训的需求。他在该学院成立仪式上发表讲话时表示,“欧洲最强大的国家竟然没有一所能够在欧洲最好商学院中占据一席之地的商学院”,这会引发一些严重的问题,包括“人才流失”到美国的商学院去。
    刚刚被指派担任欧洲管理和技术学院院长、现年64岁的埃布尔教授说:“我们将采用一种屡试不爽的商学院模式。我们所有的项目都将自筹资金。”他估计在5年的时间里年度预算将达到2500万欧元。从捐助资金中获得的利息将被用于研究项目。
    学校将以英语授课,其重点主要放在对经理们的培训上,为中层和高层的经理开办短期的课程,收费为每周6000欧元,甚至更高。埃布尔教授说:“我们的学费和其他一些顶尖的商学院一样,教学质量也将保持一致。”
    为了克服学院建在德国所带来的问题,商学院试图模仿瑞士国际管理发展学院(IMD)和欧洲工商管理学院的办学模式,成为“真正属于欧洲”的学院。埃布尔教授说:“我们不想只局限在德国。”
    不过,学校的处境是一个难以回避的问题。高等教育发展中心主任德特勒夫·米勒·伯林预言说,欧洲管理和技术学院“将面临如何实现自己的宏伟目标的问题,因为学校的投资有限,提供的课程面也太窄”。
    学校所面临的这些困难意味着该校可能会成为德国兴办大型商学院的一个试验品。它“将创造一种德国所没有的模式,而这绝非易事”。

今年六十七名记者以身殉职

    【埃菲社布鲁塞尔12月20日电】据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今天在布鲁塞尔发表的年度报告,2002年全世界有67名记者遇难。
    上述联合会秘书长艾丹·怀特在记者招待会上说,今年一年世界上就有67名记者被杀害,这是非常严重的。他说,最近10年有1200多名记者以身殉职。
    在今年遇难的67名记者中,有11个欧洲人,19个美洲人,18个亚洲人。遇难记者人数最多的国家是俄罗斯(7人)、巴基斯坦(6人)和巴勒斯坦(6人),他们都是在战乱地区采访时丧生的。
    该联合会宣布,明年将成立一个机构来维护战乱地区记者的安全。这个机构的名称为“国际维护记者安全协会”,其宗旨是推动有关国家政府和企业界实施新的具体措施,以保障战乱地区记者的安全。
    国际新闻工作者联合会说,“许多国家的当局对记者在其境内死亡麻木不仁”,它对此深表忧虑。它说,推动企业界参与采取价格低廉的保安措施,从而使记者能在安全措施的保护下进行采访是十分重要的。

一字千金

    【埃菲社伦敦12月12日电】一名美国人购买了尚未完成的《哈里·波特》(第五集)的提要。提要共93个词,每个词价值485美元。
    索思比拍卖行发言人说:“提要将卖给一名从美国打电话来的出价者,他出价45180美元。”这本题为《哈里·波特与火凤凰的命令》一书的提要所拍出的价格,几乎为其底价的5倍。
    购买该提要的人将对其内容保密,尽管索思比拍卖行在拍卖前公布了一些从中摘取的词:“38章”、“可以交换”、“更宽”、“挖掘”、“遭抢劫”、“小精灵的房子”、“新老师”……“死去”……“我感到”……,无疑这足以引起忠实读者的热切期待。
    《哈里·波特》一书以前的几集已经卖出1.75亿册,用59种文字出版。作者罗琳受到出版界的赞扬,因为在电视、动画片和电子游戏充斥的时代,她使孩子们体会到了阅读的乐趣。

千奇百怪

    
    印度阿萨姆邦的25岁青年塔卢克尔的面部插了23根针,试图以此举进入吉尼斯世界纪录大全。(法新社)

“儿童暴君”:一个难解的课题

    【法国《新观察家》周刊11月6日一期文章】题:“儿童暴君”时代
    他们什么都想要,但马上又说不要了;他们跺脚、在地上打滚;在家里,他们就是法律。受到宠爱的孩子逐渐成了专制的、难以驯服的小魔头。
    孩子与父母间的“战争”已成了家常便饭。父母不断与孩子斗智斗勇:绞尽脑汁让他吞下一小块面包片,不停地敦促他穿衣、洗漱。但半个小时之后,孩子又玩起了积木玩具,还穿着塑料拖鞋和短袖衣衫,因为他就想穿成这样,尽管外面温度只有10度。父母强行将孩子(当然还穿着拖鞋)拖到学校,迎接他们的是老师愤怒的目光。孩子白天在学校表现尚可,但晚上害怕回家,因为家里有“作业大战”、“吃饭战争”和“睡觉酷刑”在等着他。一位母亲说:“我过够了这样的生活。”另一位在巴黎做保育员的母亲说:“我感觉自己就像是监狱看守。我女儿把我当成笨蛋。我受不了了。”
    家长们有时被一些小孩子折磨得精疲力尽。这不是一种新现象,但儿童专家认为,这种现象在最近10年来明显变本加厉。罗贝尔·德勃雷医院的儿童精神病科医生马里—弗朗斯·勒厄泽在去年12月份组织了一场关于“儿童暴君”的研讨会,他说:“他们的数量越来越多,年纪越来越小。不要以为贫困人家的孩子就不会这样。有些家长是教师、行政官员或企业的领导人,但他们同样拿孩子没办法。”
    医院每天都要接待一些处在神经崩溃边缘的父亲或母亲。家长们带着小“猛兽”们前来,指着开始“洗劫”诊所的小“猛兽”对医生说:“您看吧,医生。”言下之意却是:“发发慈悲,帮帮忙吧。”他们经年累月地忍受“弱肉强食”法则。任性、眼泪、欺骗,父母长久地忍受着孩子的这些把戏而毫无怨言。他们最初的想法是:“这至少说明孩子有性格。”他们任由孩子的权力日益扩大,而对什么都不管不顾。父母却觉得自己的孩子只是早熟,有的甚至认为孩子具有超人天赋。正因如此,父母什么都让孩子学:网球、橄榄球、柔道,而孩子学这些东西时烦躁不安,因为他们觉得学这些东西很闷。但是,“超智商儿童”上学后却不会朗诵,连老师都感到担心……心理学家、《从孩子皇帝到孩子暴君》一书的作者迪迪埃·库普勒解释说:“通常孩子在学校里遭遇了失败之后,家长才决定来咨询我们。”
    许多家长感到不知所措,迷失在社会的不同指令中。一方说:听孩子诉说,与他们交流;另一方则持相反意见:要更严格一些,可以宠爱孩子,但不要过头。一位父亲说:“我们被要求对孩子既严格又慈爱,我很想要一份‘操作说明书’。”
    为此,心理医生告诉家长,问题出在他们自己身上:父亲没有扮好自己的角色,母亲太溺爱孩子,父母二人未能很好地配合起来。专家有时说的有道理,父母应当迅速明确宠爱孩子的界限,适可而止。一位母亲为她4岁的女儿已咨询过4位专家,她说:“除了钱财损失外,我什么都没得到。我什么办法都试过:惩罚、扇耳光、爱抚或者谈话,但都行不通。现在,我任由她吃糖一直吃到吐。”
    有些小暴君长大之后依然非常专横,甚至伤害周围的人。但他们中的大部分会慢慢恢复理智,面对生活现实改变过来。也许有朝一日他们自己当了父母,他们就会明白。

人生之痛漫思索

    【香港《成报》12月6日文章】题:男人最痛(作者 林超荣)
    生活中的痛,由浅入深,由内而外,细细品味,不同的痛,也是一段心路历程。
    小时候,球场上飞身插地,手损脚伤,呱呱大叫痛呀!磨擦而来的伤口面积大反而不算痛,最痛是“界刂刀”之伤,一刀割入,皮开肉裂,难以封口,痛得很深,不过都是外痛。由外而内,年轻时,开始胃痛,痛得入心,彻夜捱痛,试过痛得入急诊室。后来,有头痛,痛像闪电般在大脑小脑四处游走,痛起来会有幻觉。
    工作紧张压力增大,痛楚加剧,有心痛,痛到会休克,以为死神将至,命不久矣。平脚板痛,痛到像一条条琴弦,痛的音波阵阵扩张蔓延。
    品尝人生之痛,由浅入深,这些都是有形之痛。无形之痛才是最痛。你的亲人受伤患病,痛不在你,但你见到躺在床上的亲人,手术之后,神形枯槁,隐隐作痛,感同身受,自己也说不出地痛。
    亲人可以告诉你的痛,不算最痛,最痛是亲人只是痛,你又不知道她何处痛,她又说不出怎样痛。比如眼望两三个月大的女儿呱呱大哭,哭着痛,你又帮不到忙,她又不能说话,欲帮无从,干着急,你一点也不痛,但这种精神上的痛,无以名状是家长的最痛。
    生命中总有一些不能承受之痛。肉体之痛,不论外痛内痛,都会复原,别人的痛,也会过去。有些痛过去了又回来,徘徘徊徊阴魂不散,挥之不去便是痛定思痛,浮生错算,偶失机缘,一子错满盘落索,思潮起伏,一想便痛。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