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2-08-27第15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讲述唐人街不为人知的一面

    【美国《洛杉矶时报》7月22日报道】题:讲述唐人街不为人知的一面(记者 约翰·利翁纳)
    在旧金山熙熙攘攘的唐人街上,少年导游格洛丽亚·陈站在街角,讲述着他们这代人称为“C街”的这个社区的原始历史。
    她指着附近的一所小学,略显退缩地解释说,学校是19世纪80年代建立的,当时叫“东方学校”。在那个年代,许多旧金山人不愿让子女与“亚洲人和蒙古人”来往,因为他们认为这些人身上有脏病。
    她说:“我很不安,这让我感到沮丧。我是亚裔。我很干净。我很讲卫生。他们怎么会忽略了这一点呢?”
    17岁的陈每周三次带领游客在唐人街做90分钟的观光游。她和其他华裔美国少年并肩工作,让游客们了解唐人街的另一段历史——讲述她的祖先150年前在这里安家落户时遭受的冤屈和不公。
    在从家族轶事和研究中增长了见识之后,他们漫步在唐人街交错纵横的道路上,指点着在其他地方不曾被谈及的标志性建筑。他们消除了人们的成见,比如:这里的窄巷十分危险,或者所有中国人都是武术专家。还有就是:亚洲人是温和驯服的,不敢为他们在美国的权益斗争。
    唐人街“小巷游”的收费为每人8美元,是当地非营利组织发起的活动的一部分,目的是募集资金清理当地的街巷。通过讲解导游词,这些实习导游还了解了自己和自身的文化。
    这个城市里有30%的居民是华人,是中国以外汉语人口最多的城市之一。在这里,青少年卷入了一场文化上的拔河比赛。
    许多人是移民家庭中第一代感到自己是美国人而不是中国人的成员。尽管他们的父母往往不说英语,但他们生活在一个发展迅猛、压力沉重、充斥着流行文化和毒品的世界中。
    与其他许多人不同,黛安娜·彭不必前往欧洲或亚洲了解自己家族的文化根源。贝维尤地区的所有居民只需搭乘城市公交车,前往唐人街。
    18岁的彭说:“我正在经历一场身份认同危机。我和父母之间存在着不可逾越的代沟。我不理解他们。我通过这种方式拉近与他们的距离。我要探寻他们的根源。”
    协办人说,从2001年开始,“小巷游”改变了许多导游作为华裔美国人的文化特性。
    唐人街社区发展中心的组织者之一简·金说:“他们看到成年人倾听他们的话语——他们对一些令人不安的文化瞬间的感受。”
    这些青少年和他们的父母都已经不在唐人街居住。尽管多少代以来,初抵美国的移民家庭都在唐人街落脚,但大多数人最终迁到了层次较高的社区,只有在走访亲友时才回到这里。
    但是,这8名青少年对批评意见(批评者甚至包括亚裔美国朋友)不予理睬,回到这个古老的居民区,志愿清理街道、照顾老人和担任导游。
    在“小巷游”当中,你既能听到完美的解说词,也能听到青少年特有的“嗯”、“等等”和“你知道”等口头语。参观者在朴次茅斯广场集合,信步穿过数条小巷。每条街巷都在这个地区的历史上发挥过作用。
    一路上,导游们讲解着标准的导游材料:他们解释了居民们长期以来是如何习惯了走小巷抄近道,以避开社区里拥挤的主要街道;以及每个人如何在取英文名的同时保留了具有重要意义的中文名字。他们展示了熙来攘往的鱼市一度兴旺发达过的地方,以及妇女把白菜挂起来晾干的地方。
    他们的解说也比较现代。彭讲述了一条小巷如何出现在了摇滚乐队“绿日”新近发行的专辑封套上。
    导游蒂姆·何讲解说,街道的门牌号经常是不连贯的,因为居民们经常为了“风水”而改变这些数字。他还解释说,几十年前,斯波福德巷是好莱坞电影中常用的背景,因为低矮的门框让小个子演员看起来高大了许多。

哈佛医学教授也是艺坛怪杰

    【香港《亚洲周刊》8月18日一期报道】题:哈佛医学教授也是艺坛怪杰(作者 陈自创)
    近30年来,全球华人画坛中,能交集中外文化、结合科学艺术,在传统中自创新境而漪欤盛哉者,美国生达生物医药集团创办人及前哈佛大学教授林文杰应数第一人。
    幼习国画,性喜养兰,早年以兰、竹、石及书法为宗,林文杰曾师事周士心、赵少昂、关山月、杨善深等国画大师。80年代初,他开创以显影液、定影液等材料画于黑白摄影纸上、借光线折射而显现多种视觉影像及色彩的画法“折光画”,或称之为“纳米艺术”。此法不仅可用于抽象画,亦可经由相纸笔画,造成类似油画及水彩画的双重效果,为旧式画法创出新理论。当代艺术史权威李铸晋称之为“科学艺术家”,林文杰在画坛声名随之鹊起。
    林文杰是成功的科学家、企业家、艺术家及慈善家,因其多方面专长及成就,被西方传媒誉为“现代达芬奇”、“现代文艺复兴者”。20年前,他与台湾张大千、香港赵少昂、广州关山月三大师合作的《梅兰竹芝》,被视为画坛瑰宝。
    谈到合画缘起,林文杰说,1980年,他在广州中山医科大学当短期讲座教授,与岭南画派大师关山月结识。1982年底,关山月设宴贺夫人李小平寿辰。“那天我在关府做客。赴宴前,在他女婿画室习作,刚画下几笔春兰,突然想到,何不以此画促成两岸三地三位我心仪已久的大师交流合作?我将此意告知关老师时,他大表赞同,并说他与旅港的赵少昂及台湾的张大千是旧识,尤其是张大千,对他有提携之恩,两岸长期隔绝,他是何等思念仰慕。”倘能借此开展互动交流,实是一大美事。
    张大千赞他是有心人
    林文杰说,1983年元旦,他带着画上春兰的四尺宣纸,到香港拜会赵少昂,说明意图后,亦获赞同,赵即在春兰之旁添一竿翠竹及一枝嫩笋,并钤上齐白石特为他刻的图章。两天后,他飞到台北,经由兰友何应钦将军引荐,专程赴外双溪摩耶精舍谒见张大千,当时既紧张又兴奋。说明来意后,老人轻抚美髯笑道:“你真是有心人,把我们隔绝多年的老友都凑在一起了。”张随即拿出画笔,在春兰、翠竹、嫩笋旁,加上灵芝及寿石,灵芝之上,增画两片红叶,张大千说:“寿石代表长寿,灵芝加上红叶,才能真正滋补。”这神来之笔使这画成为佳作。
    随后,林文杰自台返美,3月11日再携此画到港,在新华社香港分社社长王匡府上请正在访港的关山月补画,关见画上的灵芝寿石,如亲睹故人般激动,随即在画的右上角补一株墨梅,四人合作的名画完成。林文杰说:“遗憾的是,4月2日当我将此画携回美国时,张大千不幸仙逝于台北,他亲绘的灵芝寿石竟成绝笔,令我悲痛不已,无法释怀!”
    林文杰认为,这幅画意境清新凝练,笔情墨趣尽在其中,流丽又跳脱,雅致且浑厚,既见四人同心呼应,又有各自独特气质。赵少昂的墨竹垂直而立,关山月的墨梅依竹而长,且交织出上枝之梅花及竹叶,倾斜之梅枝与笔直之竹干互为点缀,在构图上自有变奏。张大千添上直立寿石,另加三株透红灵芝,寿石矮阔、梅竹高长,使构图再增跌宕紧密之感。林文杰说:“三位大师之妙笔,使我画的兰草上下延伸,左右呼应,梅竹芝石浑然一体。我得三位恩师诲教,三生有幸!”
    合画撮合两岸三地情
    林文杰指出,20年前中英展开香港问题谈判,这幅合画代表海内外高涨的民族情,具有特殊意义。两岸隔绝,多少亲情谊意中断,此画顺利撮合了两岸情、三地意。他表示:“我的友人、香港作家联会创会会长曾敏之诗云‘一苇分航播好音,艺林瑰宝记长青;灵芝梅竹高风在,奇画遥牵两岸情’,为我纪念此段奇缘。”
    林文杰早年就读于香港慈幼与华仁书院。中学毕业后,暂放弃专攻绘画,留学加拿大读数学。取得理论物理学硕士学位后,又攻读医学及生物物理学博士课程,获博士学位时只22岁。后随诺贝尔医学奖得主维泽尔及胡贝尔研究眼科医学,并任教美国哈佛大学5年。
    1989年时,林文杰出任首任香港生物科技研究院院长,曾力促港英政府资助发展生物科技产业,并公开宣称生物技术将超越电脑、电子及电讯,成为21世纪最重要产业,可惜遭政府冷待,令他意兴阑珊,终而离港返美。后来,林文杰获美国及香港三位知名企业家资助,在美国得州成立休斯敦生物科技公司,又创办美国生达医药集团,被誉为“得州生物科技之父”。
    1999年初,中国美协、中央美术学院与中国故宫博物院成立专家小组,选出百年来在中国画坛上最具代表性与影响力的99位艺术家,齐白石、赵少昂、关山月、张大千等大师入选,林文杰非职业画家,亦榜上有名。他说:“在科学与艺术上,成功是首先让自己快乐,其次是为别人带来快乐。”
    参与中国防盲治盲
    1982年时,他便参与全球知名的专治眼疾的“奥比斯计划”,将奥比斯眼科飞机引入中国,在中国开展防盲、治盲工作。他表示:“我的人生理念来自《梅兰竹芝》。三位宗师以绝艺服务人生、奉献人生,乐己且乐人,其精神典范常存。”
    林文杰又说,他对此画只有感恩、谦卑及期盼。一千多年前,诗圣杜甫云:“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通过交流与合作,黄鹂、白鹭才能奏响春天的乐章;千秋雪就是民族传承,万里船象征人、货皆应畅其流。他从事生物科技产业,但始终钟情寄意于绘画艺术,愿以现代文艺复兴者自居,为推动两岸三地进一步合作,献上一份心力。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