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0-10-29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巴西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

    在城镇有数百万人失业的时代,日益城市化的巴西农村却日益繁荣:昔日荒废的农场现在成了休闲娱乐、旅游和餐饮的场所;农村中新出现了机械工、司机、导游、旅馆和餐饮娱乐场所服务员、泥瓦匠等新职业;最近10年间,农村中电视机和带盥洗室的住宅数量增加了一倍。巴西农村非农部门创业机会和就业数量的增加,减缓了人口外流速度,拆除了社会爆炸的引信
    【巴西《阅读》周刊9月20日一期文章】题:巴西就地消化农村剩余劳动力,城市人口爆炸引信被解除
    在大城市的吸引和农业现代化的影响下,自60年代起,巴西人口大量离开农村,拥向城市。巴西农村人口由当时占总人口的55%,降到了现在的24%。这给城市带来了许多问题,城市失业率和犯罪率大量增加,郊区出现了贫民窟。
    尽管巴西农村人口目前仍在流往城市,但速度已经减慢。农村剩余劳动力正被农村中服务部门增加的就业机会消化。农村中出现的这种第三产业,是巴西多数学者没有料到的,也没有政府或其他机构的参与,更没有事先规划。
    在最近的10年中,巴西农业生产部门所需劳动力减少了100万,非农业生产部门就业机会则增加了120万。在巴西农村,现在每10个成年劳动力中,就有4人在非农业生产活动中就业。令人震惊的是,这是在城市高失业率期间发生的,同期仅圣保罗加工工业部门就裁员50万。
    昔日荒废的农场,现在一派繁荣景象,成了休闲娱乐、旅游和餐饮的场所。5年前,巴西有这样的农场500个,现在则有4000个,增加直接就业机会5万个。这期间,圣保罗州养鱼塘由100-150个,增加到了现在的1500个,就业机会增加1万个。
    有的农户通过饲养珍奇鸟类、猎犬和猎鹰等动物或制作高级奶酪而有了新的收入来源。1981年至1997年间,农村企业家增加了3倍。同期,旧式农场主人数减少了10%。消失了的工种有农场农工、季节工和临时工,这些工种收入很低。农村中新出现的职业有机械工、司机、导游、旅馆和餐饮娱乐场所服务员、泥瓦匠等,这些人的工资较高。
    变化更大的是农民收入的增加和生活质量的改善。根据巴西地理统计局的材料,从事传统农业活动的农户,平均月收入是264雷亚尔(1.8雷亚尔约等于1美元),放下锄头而在非农部门工作的人,平均家庭月收入则为543雷亚尔。农民购买力的提高,扩大了服务和消费品市场。巴西农村正日益城市化。最近10年间,农村中电视机和带盥洗室的住宅数量增加了一倍。专家们认为,这些设施和生活条件对留住农村人口有重要作用。
    巴西60年代和70年代农村人口大量流往城市,是受工业和民用建筑业蓬勃发展的吸引。80年代经济衰退和90年代出现的新技术,减少了对农村廉价而缺少技术的劳动力的需求。一个不可逆转的事实是,在农业现代化削减劳动力的同时,生产能力却在同步提高。
    巴西是世界上大豆和橙汁第一出口大国,牛肉和肉鸡出口位居世界第三,谷物产量仅次于中国和美国。
    令人惊奇的是,非农产业在不依赖政府或其他机构的情况下,正悄然出现,而且前景喜人。农村中新出现的就业机会,85%集中在提供服务、商贸、民用建筑和社会部门。
    圣保罗州坎皮纳斯大学在另外11个州的16所大学的协助下,最近完成了一项农村调查。调查报告认为,目前的农村人口外流减缓势头如果保持下去,那么自2014年开始巴西多数农村人口能在非农部门得到安置。
    家中有一人在非农部门就业的农户,已经超过了全体成员都从事农牧业的家庭。这种转变是在2年前开始的。给人印象深刻的是,这种转变不仅仅发生在城市郊区。
    巴西目前总人口为1.7亿。40年代以来,该国农村成年人口直到1992年才开始恢复增长。90年代,农村人口外流仍然很大,为900万。但80年代为1300万,70年代为1400万。人口学家布里托说:"过去人们曾相信,大城市会出现人口爆炸的局面。但现在人们对此已完全不再担心。巴西农村人口外流这颗炸弹的引信已被拆除。"

西班牙一银行报告称 拉美经济前景看好

    【埃菲社马德里10月23日电】西班牙比斯开银行今天公布的一份报告指出,拉美的经济前景看好,原因主要是巴西和墨西哥经济运行平稳、进入国际信贷市场容易并且出口产品价格稳定。
    报告说,最近几个月出现了一些问题,如秘鲁发生的政治丑闻和宣布重新选举对信心造成"消极影响"。另一个突出的例子是阿根廷经济部门的悲观情绪影响了需求的强有力回升。
    相反,占拉美国内生产总值一半以上的墨西哥和巴西的经济增长率超过预期水平。报告说,墨西哥经济运行状况良好,巴西明年的经济增长率将高于今年。
    比斯开银行说,拉美去年5月到今年5月的通胀率是7.4%,而去年8月到今年8月的通胀率为7.8%。通胀率上升的主要原因是石油进口国能源涨价。
    外贸对拉美的经济增长起到了积极作用,虽然石油涨价影响到石油进口国的国际收支项目,特别是巴西的国际收支。智利石油进口费用上涨,但铜价的上涨部分弥补了这笔开支。由于巴西经济的强劲增长,阿根廷的出口增长了。墨西哥出口的增长令人吃惊,这要归因于石油出口和企业对美国出口的增长。
    比斯开银行分析了石油冲击对拉美经济的影响,它估计由于原油涨价,拉美今年出口将增加170亿美元。委内瑞拉是最大受益国,它的出口已增加100亿美元,出口增加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0%。而智利是损失最大的国家,它的石油开支的增长额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5%。
    比斯开银行估计智利经济2001年将增长6.3%。报告指出智利面对着重大挑战,如资本市场、退休制度和自由竞争规则的改革。报告说,如能在企业获取资金、为宏观经济和金融稳定提供更多保障以及加强市场竞争力方面取得进展,智利可以迎来新的黄金时代。

西班牙投资拉美将首推巴西

    【埃菲社西班牙巴塞罗那10月26日电】西班牙企业管理学院今天公布的一份题为《拉美和西班牙共享未来》的研究报告指出,西班牙将在未来3年中超过美国而成为在拉美的第一大投资国,西班牙电话公司和雷普索尔公司等大型企业在拉美的投资将超过150亿美元。
    虽然目前西班牙在拉美地区投资最多的仍是阿根廷,但估计将来前景最光明、接受最多西班牙投资的国家是巴西。
    从1997年到1999年,巴西吸收了西班牙企业在拉美投资的50%,这些企业已把巴西看成在人口和消费上最富增长潜力的世界市场之一。
    鉴于拉美给西班牙大型企业带来的无限希望和前景,该报告把90年代称为"再发现的十年"。

墨"新经济"企业欲与亚洲试比高

    【墨西哥《至上报》10月16日报道】墨西哥国家电子、电信和信息工业委员会主席、IBM在墨西哥的总裁赫苏斯·伊瓦拉说:"本来要在墨西哥进行的几项投资计划现在都转向了南亚,因此,需要制定一项促进投资的计划。"
    伊瓦拉指出,占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13%的信息行业,对国家的发展有着战略性意义。在世界上,该行业正涌现出很多的"新经济"企业,而墨西哥在这方面的竞争力却正在丧失。
    伊瓦拉说,最近6年,电子、电信和信息业的出口额从150亿美元提高到了390亿美元,增长了165%。1999年,这3个行业约占墨西哥国内生产总值的14%,而今年将超过这一比例。
    墨西哥电子、电信和信息业的出口几乎占非石油产品出口额的28%。
    伊瓦拉最后指出,关于电子加工业,需要一项通过财政鼓励等措施获得国际竞争力的工业政策,才能使墨西哥与印度尼西亚、新加坡和泰国等主要对手进行竞争。

原油价格攀升 拉美得失参半

    【墨西哥《至上报》10月10日文章】题:原油价格攀升,拉美经济得失参半
    石油价格的上扬把拉美分成了两大类——受益者即石油出口国和受损失者即石油进口国。
    对于包括墨西哥、委内瑞拉、哥伦比亚、阿根廷和厄瓜多尔在内的一些受益国家来说,石油价格的上升对获取美元起到了推动作用,从而有助于降低利率和增加政府收入。而对于像智利、巴西和秘鲁这样的受到损害的国家而言,美元正在外流,它们受到了物价上涨和利率提高的威胁。
    瑞士联合银行估计,随着石油价格每提高1美元,拉美地区每年在贸易中可增收17.7亿美元。也就是说,最近1年,当原油价格上涨50%,达到每桶30美元以上时,拉美地区的硬通货外汇收入增加了200亿美元
    委内瑞拉 该国是最大的受益者,石油占其出口总额的3/4和政府收入的一半。原油价格每提高1美元,该国每年在贸易中就可得到10亿美元的额外收入,仅最近1年,这笔收入就达到110亿美元。委内瑞拉政府已经运用额外收入来促进开支,以刺激经济。美洲银行说,相对于第二季度的2.6%的增长率,第四季度委内瑞拉的经济增长率将提高至5%以上。
    智利 该国用于消费的石油大约有90%靠进口。最近7个月,智利比索对美元的汇率下降了10%以上。比索的疲软和汽油价格的提高削弱了智利人的购买力,从而减缓了经济的增长速度。8月,零售业的销售额出现了今年内的首次下降,而失业率却上升了。美洲银行将其预测的2000年智利6%的经济增长率减少至5.5%。
    巴西 该国也许是最大的受损国家。由于1/3的石油依靠进口,石油价格每提升1美元,这个拉美第一经济大国每年就要损失1.85亿美元。9月,巴西出现8个月来的首次贸易逆差。额外的损失加大了该国经常项目的赤字,使其成为该地区经常项目赤字最高的国家,达到234亿美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8%。
    巴西货币币值在最近10周内下跌了3.9%,达到1美元兑换1.856雷亚尔。巴西政府可能也不得不第三次提高燃油价格,这样,就加快了通货膨胀的速度。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