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2000-05-15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南方共同市场 寻求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智利《信使报》5月13日报道】题:南方共同市场寻求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阿根廷副外长奥拉西奥·奇吉索拉说,南方共同市场希望就自由贸易协定问题同中国开始谈判。该协定可能于2002年生效。这位官员将于下周率阿根廷贸易代表团前往那个亚洲国家访问。在访问中,他将就此问题同中国官员进行对话。
    这位副外长解释说:“我们的想法是同中国签署自由贸易协定。我的使命是为南方共同市场就此问题开始谈判开辟道路。”
    阿根廷目前是南方共同市场的轮值主席。该贸易联盟的成员国还包括巴西、乌拉圭和巴拉圭。
    奇吉索拉还说:“这一问题的谈判可能于2002年结束。”
    对于以农牧业生产为主的南方共同市场来说,拥有12亿人口的中国是一个极其诱人的市场。中国的低价位进口产品已进入世界上这个第三大海关联盟2.1亿人的日常生活。南方共同市场的国内生产总值为1万亿美元。这个贸易集团的主要经济大国巴西1999年向中国的出口达8.65亿美元,进口额为6.76亿美元。
    另一方面,中国同阿根廷的年贸易额为20亿美元,顺差在中国方面。布宜诺斯艾利斯今年3月同北京签署了一项贸易协定。协定规定降低关税,增加份额和消除阿根廷78种出口产品在植物卫生方面的障碍,其中包括鲜水果、植物油、小麦和毛。
    这位副外长强调说:“我们的想法是在3年至5年内使我们同中国的贸易能够翻一番。”
    这个协定是作为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工作的一部分而进行谈判的。
    乌拉圭今年也同北京达成了一项协定,其中包括减免某些出口产品的关税,如毛、冷冻鱼和牛皮。
    奇吉索拉说,尽管一些成员国正在单独就贸易协定问题进行谈判,“但南方共同市场的想法是各国停止双边谈判,考虑集团对国家和集团对集团的关系”。
    南方共同市场正在就自由贸易协定问题同安第斯共同体、欧洲联盟和北美自由贸易协定进行谈判。另外,该集团也在同智利和玻利维亚就其作为成员国加入南方共同市场问题进行谈判。

美报评中国电视机进军美国市场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5日报道】题:中国电视机进军拥挤的美国市场
    在拉斯韦加斯举行的贸易博览会上,中国康佳集团租用了一个小小展厅
    电视机商店的业主们步入美国无线电公司、夏普公司、东芝公司和齐尼思公司的宽敞展厅里用计算机订货,而康佳公司的员工却在用笔填写着销售单。他们不求形式,但是愿意满足客户的要求。
    康佳集团美国销售部副总裁加里·惠特尼说:“如果你有怀疑的话,我们将按照你提出的方式与你合作。”
    康佳集团是中国国营企业拥有的一家电视机制造厂。它在执行打入美国市场的使命,帮助中国成为家用电子产品的全球大国,取代日本和韩国的地位。鉴于康佳集团在这里还默默无闻,看来这个使命难以实现。
    康佳集团去年已经占领美国市场的1%,向美国夫妻店廉价销售具有基本功能的13英寸和19英寸电视机。它希望能巩固这种成果,与一个全国性零售联号签订合同,在今年晚些时候推出大屏幕电视机。几个全国性零售商已经表示有意签约,包括沃尔—马特公司。
    对中国人来说,与沃尔—马特公司签约的意义不光是销售电视机。中国想打破对纺织品这样的增长缓慢的传统工业的依赖,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在美国获得永久正常贸易地位。因此,北京的决策者们以减税、廉价的资本,以及快速批准人力和资源的调动,帮助康佳公司和其他公司扩展国际业务。
    1998年被派到硅谷的一位康佳销售人员说:“我们想做些事情改变人们的观念,不要认为‘中国制造’这个标签就是廉价和劣质产品。日本人和韩国人能够做到的事情,中国人也能做到。”
    康佳集团将面临一些严重的障碍。美国电视机市场拥挤不堪,有20多个品牌。康佳集团在美国市场已经出现一些代价巨大的判断错误,现在几乎没有失误的余地:销售大量电视机的零售商向制造商施加巨大压力,要求压低价格,以微利经营。许多零售商根本不肯试销一个无名的品牌。
    康佳集团销售人员制订了以价格制胜的销售战略。康佳集团提供一年的保修服务,以避免人们认为它的产品质量低劣。而在美国销售的多数电视机通常只保修90天。

英报报道 民营企业对中国经济发展作用不小

    【英国《金融时报》5月11日报道】(记者詹姆斯·金奇发自上海)中国蓬勃发展的私营企业对中国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作出的贡献几乎同举步维艰的国有企业一样大。自从中国革命在50年前获得成功之后,这些国有企业一直是共产党经济实力的堡垒。
    世界银行下属的一个部门——国际金融公司在最近提出的一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报告中说,在中国1998年的国内生产总值中,私营企业占了33%,而国有企业占了37%。其余部分来自一些农业公司和由国家股份占支配地位的混合所有制企业。尚未公开发表的这份报告提供了一个权威的、但少有的证明,从中可以看出过去20年的改革开放已经给中国的经济带来多大的变化。
    报告的发现或许会有助于重新为中国经济划分类别,官方所说的中国经济是“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但是,它的经济中的资本主义成份在许多方面比西方国家要少得多。
    1979年前,当中国已故领导人邓小平刚提出进行自由市场经济改革时,还禁止各种形式的私营企业的发展。当时在街头巷尾偷偷摸摸出售手表的人会被判处几年的劳改。但是现在,这些个体户中的一些人已经被列入中国最富有的企业家的行列。
    在邓小平90年代初进行了著名的“南巡”,敦促中国繁荣的南部省份在经济改革中大胆前进之后,中国的私营企业有了迅速的发展。
    但是,私营企业得以更快的发展还是在1998年之后。中国去年对宪法进行了修改,提出将促进私营企业同国有企业一起发展,但是,歧视私有企业的现象仍然存在。

美报报道 中国私立学校迅速成长

    【美国《华尔街日报》5月9日报道】题:中国涌现私立学校填补空白(记者  张彤禾)
    黔南计算机职高的校舍是从贵州省一个亏损国有企业租来的破旧建筑,环境颇似旧中国,其它一切却充满现代气息:教师按业绩领取报酬;学校在电视上做广告;自行设计课程向来自农村的160名青少年教授计算机知识,其中大多数学生以前从来没见到过计算机。
    私立学校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打破了只有精英才能接受较高等教育的传统偏见。
    17岁的黄申(音)家住60英里以外的一个小村庄,他说:“我对计算机非常感兴趣,在这里可以学到更多东西。”他学的是编程,简陋的教室四周摆满了计算机。
    青少年渴望加强自身修养,而国有学校容量有限,于是私人教育应运而生,连中国最贫穷地区之一贵州也不例外。在贵州,大学生人数只相当于中学生人数的4%。
    中国的私立学校超过6万所,从幼儿园到大专院校一应俱全,大多是在过去几年中兴办的。较高层学校招收的基本上都是未能考上国有学校的学生,但这些管理有方的教育机构已经开始促使国有学校进行改革。
    私人教育蓬勃兴起,充分说明政府愿意把宝贵的垄断权分一部分给企业家,以解燃眉之急。中国的公立大学只能容纳10%的高中毕业生,远远不能为迅速现代化的经济培养足够的熟练劳动者。去年,在一次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正式批准兴办私立学校,北京正起草相关法律进行管理。
    几个世纪以来,从古代为朝廷挑选人才的科举考试到如今择优录取的考试制度,一贯只有精英才有机会受教育,而私立学校则向这种传统发出了挑战。
    因此,虽然西方的私立学校是精英荟萃之地,中国的私立学校却是服务于没有其它上学机会的穷孩子,它同国家教育体系并驾齐驱,从许多方面来讲更为出色。大多数教育专家说,中国的著名国有院校如北大和清华等将继续招收该国最优秀的人才,而私立学校估计将迅速扩大以便适应日益增长的大众需求。

世界观察研究所预测 2010年中国缺水问题会更突出

    【中央社华盛顿5月2日电】世界观察研究所今天指出,虽然许多国家都面临缺水问题,但是只有经济迅速成长的中国大陆缺水有可能导致全世界粮食价格上涨。
    世界观察研究所董事长布朗说,北京的地下水位去年下降了2.5米,自1965年以来,北京的地下水位已下降大约59米,显示中国大陆即将面临蓄水层干涸的严重缺水问题。
    根据世界银行的预测,到2010年时,中国大陆的人口将再增加1.26亿,都市用水的需求将由500亿立方米成长60%,达到800亿立方米。工业用水的需求也将由1270亿立方米增加62%,达到2060亿立方米。华北大部分地区只有挪用农业灌溉用水才能满足此一增加的用水需求。
    布朗指出,由于中国大陆将近70%的谷物生产是来自需要灌溉的园地,因此灌溉用水的减少将直接影响到中国大陆的农业前景。
    他说,在中国大陆,工业与农业争水时,农业显然居于不利的地位,因为中国大陆需要1000吨水来生产一吨小麦,价值大约200美元。但是同样数量的水用于工业则可增加价值1.4万美元。
    布朗表示,在迫切寻求维持高经济成长率并且制造更多就业机会的中国大陆,将水资源由农业转用于工业的利益是显而易见的。
    在此同时,随着中国大陆的经济以预计每年7%的成长率扩展,加上一年增加1200万人口,中共对谷物的需求将不断增加。
    布朗认为,更有效用水应当可以改善缺水的情形,但是这在中国大陆并非易事。中共最近的一份策略报告指出,这意味着将水费提高到更接近市价的“适当”水准。
    布朗表示,全世界面临缺水问题的不只有中国大陆,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埃及、墨西哥和其他几十个面积较小也逐渐缺水的国家都已开始增加或是准备增加谷物进口。

香港半数母亲与家人缺乏沟通

    【中央社香港5月14日电】今天是母亲节,虽然香港大部分家庭子女都会陪同母亲愉快度过一天,但一项调查却发现,香港半数妈妈平时孤单地过日子,每天与丈夫及子女倾谈沟通的时间不足15分钟,近四成妈妈遇到困扰时,要靠自己独自解决。
    香港深水居民联会于上月底至本月10日进行名为“香港母亲与家人的沟通及社交网络”的调查,成功访问了206位母亲。
    调查结果显示,能够与子女每天倾谈约30分钟的只有23.9%;倾谈约15分钟或以下的却有42.7%;6.8%的妈妈更表示,与子女根本没有倾谈。至于与丈夫沟通的情况,53.8%表示,每天与丈夫的倾谈时间只有15分钟或以下。
    负责调查的机构指出,调查显示母亲与子女彼此沟通不多,特别是51岁或以上的一群,相信是由于他们的子女平均年龄较大,外出念书或工作的时间也较长,故沟通的时间相对减少。
    调查又发现,受访妈妈们日常遇到困难或情绪受困扰时,三成半会将问题埋在心里,不向别人倾诉;近四成靠自己单独解决问题,只有两成半找丈夫帮助。
    受访母亲中,约两成半形容与子女关系“一般”,“恶劣”的则占6%
    另外,香港大学一项调查也发现,在1000多名受访子女中,认为自己并不孝顺及没有供养父母的接近两成;近七成受访子女不会在嫁娶及选择工作上征询父母的意见;半数受访者表示不会按父母的期望去取悦他们,四成以上称没有做任何事去讨父母欢心。
    调查发现,八成子女会定期拿钱给父母,但只有四成表示会在居住方面提供协助;表示于父母生病时会提供财政援助的,则有七成。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