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8-11-20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深海谍影

    【美联社华盛顿11月11日电】根据一本关于潜水艇间谍战的新书,
在一名美国海军叛徒向苏联人告发了美国在太平洋的水下窃听行动以后,美
国继续通过苏联在巴伦支海的另一根通信电缆收集情报。
    《捉迷藏》一书揭示了美国潜水艇部队除了在北冰洋的冰层下面追击苏
联潜水艇以外,更多地从事了什么样的活动。对此,海军拒绝发表评论,退
役的潜水艇艇员们则因为他们的经历终于为世人所知而感到高兴。
    此书作者谢里·桑塔格和克里斯托弗·德鲁通过采访退役的潜水艇艇员
,完整地描述了1979年“鲷鱼号”核动力攻击潜艇执行一项间谍任务的
过程。
    该书写道,在卡特总统的亲自批准下,“鲷鱼号”潜艇从极地冰冠下面
进入巴伦支海。鱼雷舱里有一群通信专家,艇员们称他们为“间谍”。他们
利用可展开的遥控摄像机发现了连接苏联摩尔曼斯克港与苏联舰队北方主要
基地的军用通信电缆。
    潜水艇悄悄停在海底以后,艇员们把贝尔实验室特别设计的潜听器接到
电缆上。这一切都是在苏联领海进行的。
    作者写道:“要通过电子方式从电缆内的几百根电线中选出应对哪些电
线录音,那至少需要两个星期。”
    根据此书,如果“鲷鱼号”潜艇被发现,苏联人试图俘获该潜艇,那么
暗藏在附近的另一艘海军潜艇将进行牵制。如果这一切都失败,艇长将遵守
命令炸毁潜艇,艇长、艇员和间谍将带着谍报设备逃离。
    负责译码工作的高度机密的国家安全局每天忙于处理由此获取的大量情
报。这些情报使美方得知苏联海军正为核战争积极备战,最重要的是,苏联
海军不打算首先发动进攻。中央情报局和国家安全局的官员们开始把从巴伦
支海这条电缆上得到的情报称为“御宝”。
    此后不到三年,曾在国家安全局任译码员的间谍罗纳德·佩尔顿向苏联
泄露了美国在太平洋的一个水下电缆窃听器,该窃听器位于堪察加半岛一苏
联潜水艇基地附近的鄂霍次克海。
    1981年底,苏联人拆除了鄂霍次克海的窃听器,该窃听器上写着“
美国政府财产”的字样。当时,海军一位高级情报官员怀疑出了叛徒,佩尔
顿于1985年被捕后,他的这种直觉得到证实。直到那时,有关方面才清
楚地意识到重返水下窃听地点风险很大。但是,巴伦支海的那条电缆继续为
美国提供情报,一直到冷战结束。
    该书描述的这些谍报活动是冷战中最敏感、最机密的情报活动。其中大
部分活动从未被详细地公之于众,海军迄今为止仍拒绝公开承认这些活动。
    海军发表的一项声明说,“此书不代表美国海军的观点,书中的一切说
法完全来源于非官方人士”,对书中描述的事件发表意见“可能不符合国家
安全利益”。

世纪末的回眸(四)

    ▲1919年 《凡尔赛条约》确定了争吵不休的战后欧洲秩序。
    ▲1917年 德国人首次在西线战场上使用芥子气武器。
    ▲1921年 爱因斯坦因光电定律和理论物理方面的贡献,被授予诺
贝尔物理学奖,他的相对论使物理学发生了一场革命。(原载德国《明镜》
周刊)

墙有长耳 心存余悸

    【英国《每日电讯报》11月12日文章】题:使馆好建窃听难防
    英国建筑工人目前正在积极修建英国政府在海外的最机密建筑──英
国驻俄罗斯使馆。
    单单为使馆的选址,英国就同前苏联谈判了几十年。一些莫斯科官员甚
至还反对英国使馆的后现代外观设计。
    这座即将矗立在莫斯科河岸边的建筑将耗资6000万英镑。俄罗斯官
僚们对它的威胁已经消除。但英国人现在必须提防来自俄罗斯情报部门的威
胁。英国外交人员将在一年内迁入新居。现在的任务是保证主体建筑中没有
窃听器。
    英国人对美国人当年的惨痛经历还心有余悸。美国在冷战时期雇用俄罗
斯工人在美国使馆修建的新建筑到处都是窃听装置,至今仍被弃置一旁。
    英国雇用了芬兰和俄罗斯工人修建使馆的非保密部分:外交人员家属楼
和负责签证的领馆楼。但只允许英国工人修建机密的使馆主体大楼。即便如
此,每次他们进入工地时也必须接受搜身检查。
    所有的水泥都在严密监视的地点搅拌,建筑材料一律在监护下从英国进
口,大厦周围都装有闭路监视系统,房间也无一例外。
    克格勃过去在使用“美人计”方面很有一套。魅力逼人的年轻女郎曾取
得过骄人“战绩”。当代莫斯科也不乏有诱惑力的女性,英国当局要求修建
大使馆的英国工人一发现可疑情况立即报告。
    到目前为止,他们发现的唯一可疑情况是:在大使馆没有封顶前,俄罗
斯直升机在其上空频繁往来,而在封顶之后,直升机就神秘地销声匿迹了。
现在真正的大敌是俄罗斯恶劣的天气,目前的气温已经下降到零下10摄氏
度。
  
  

在北极“冷战”

    【俄罗斯《论坛报》9月29日文章】题:在北极开战(作者 亚历山
大·米尔库斯)
    早在40年代末,苏军总参谋部就开始为第三次世界大战做准备。当时
,拥有原子弹的美国人已大大改进了其核运载工具,其矛头自然是指向苏联
。美国人当时提出了“北极论”,认为应把战场选在北极地区,因为从这里
对苏联重要地区实施空中打击的距离最短。美国战略分析家声称:“如果爆
发新的世界大战,那么现代化的武器──如喷气式飞机、洲际弹道导弹和
导弹潜艇等──将把北冰洋变成世界大战的地中海。”于是,从40年代
中期起,美国便开始对北极实行代号为“雷鸟行动”的研究计划。美军侦察
机每周数次沿费尔班克斯—阿克拉维克—北极—巴罗角—费尔班克斯一线飞
行。在每次长达13—19个小时的飞行过程中,美军研究了沿线地区的气
象条件、大气环流状况,并试验了新的仪器设备。服装和军用食品,他们还
特别注意寻找那些可用来作空军基地的漂移岛。
    得知这些动向后,苏联也不甘示弱。从1948年起,苏联开始对北极
这一未来战争主战场进行代号为“北方”的一系列秘密考察。与美国不同,
苏联进行的是实地考察,即由飞行员选择合适的冰面着陆。这样做非常冒险
,因为积雪的下面既可能是厚厚的冰层,也可能是巨大的裂缝。飞机将地球
物理学家、水文学家、气象学家运抵北极,这些科学家对大洋的深度、气流
及水流的速度和方向以及冰层的特点等进行了探测和研究。考察在数十个地
点同时进行。之所以进行这样的考察,是为了将来根据北极的特点来改进现
有的作战装备并培训极地作战人员。
    军医沃洛维奇参加过这类极地考察工作。他在1949年同另一名空降
兵在北极完成空降任务,将苏联的国旗插到了北极。这是人类第一次在北极
进行空降,两位军人为此还被秘密授予红旗勋章。而在近40年后的198
8年,他们得知,两位美国人由于在1983年“首次”在北极完成空降而
被载入《吉尼斯世界记录大全》!
    沃洛维奇向记者讲述了当年北极考察的艰苦情形:
    “1950年共组织了两次长期考察,第二次考察终于找到了可以作为基
地的冰川,那里的冰层厚达3米。此次考察原计划于秋季结束,但由于这一
重大发现,考察继续进行。我和另一名医生、一名地质学家被送到考察地点
。当时正值极夜季节,气温低达零下49℃,室内温度也很少超过10℃。
然而最让人难以忍受的是那种绝密的气氛。我们就像敌后侦察兵一样,简短
的密码电报是我们同国内进行联络的唯一渠道。亲人和朋友均不知道我们身
在何方,他们得到的唯一答复是:您的丈夫、您的儿子平安无事。”
    此后,苏联又对北极进行了多次考察。这些考察一直都是秘密进行的。
直到1954年6月,当局才公开承认了北极基地的存在。尽管如此,苏军
依然没有放弃备战北极的计划。50年代中期,苏军在北方的普列谢茨克部
署了导弹部队,并进一步加强了位于巴伦支海、白海和新地岛的潜艇基地的
建设。当时人们认为,在北极作战是“最安全”的,因为这里无人居住。然
而,这里哪怕只是“偶然”发生一两次核爆炸,北极的冰雪便会大量融化,
北冰洋将受到核污染,全球水面会急剧上涨,许多沿海城市将被淹没。好在
这样的悲剧没有发生,但愿今后也不会发生。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