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8-10-08第6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舞蹈百科全书问世

    【美国《华盛顿邮报》报道】题:旋转的书──新百科全书涵盖了舞蹈的
方方面面(作者 萨拉·考夫曼)
    是哪一位名扬四海的舞蹈家一天能把一夸脱冰淇淋吃个精光?为什么芭蕾
舞女演员往她们的鞋上吐唾沫?哪种常穿的舞蹈服装是从“臀部”的俚语中得
名的?
    经过24年的等待,可以回答上面这些以至更多问题的国际舞蹈百科全书
在牛津大学出版社问世。全书分六卷,共4000页,汇集了关于舞蹈领域方
方面面的文章。有些内容过去从未有文章涉及过,或者从未编纂成集。
    尽管这一工作在某些方面有所欠缺,而且带有编纂极为仓促的痕迹,但它
仍不失为一部出色的舞蹈百科全书,这是舞蹈研究者和该书发起人塞尔玛·让
娜·科昂主编以及世界各地数百名撰稿人的成果。从第一个词条“阿卜拉克萨
斯”(二战后德国创作的第一部完整芭蕾舞剧)一直到最后一个词条“苏黎世
芭蕾舞团”,你会发现一片关于舞蹈的极其广阔的天地。这里不仅有巴里什尼
科夫和巴兰钦,帕瓦仪式和波尔卡(对这些内容都有洋洋洒洒的详细阐述),
还有增氧操,瑜珈功。阅读有关交谊舞的全部内容花的时间比跳“马卡雷娜”
舞(这在其中也有叙述)还要长。此外还有时装表演式舞蹈和蹦碰舞。霹雳舞
也有单独的词条。
    编纂这部百科全书的工作开始于1974年。当时,《纽约人》周刊的舞
蹈评论家阿琳·克罗斯和科恩在舞蹈评论家协会的一次会议上提出需要有这一
类的资料。3位出版商考虑了这个想法,尔后又放弃了。文章和照片在收集之
后又散失了。百科全书的总编辑伊丽莎白·奥尔德里奇说,一个主要障碍在于
,对于需要收录的内容缺少原始材料。
    当牛津大学出版社最终同意出版这部百科全书(原稿装在25个纸箱中)
时,大多数文章需要重写,新约稿达数百篇,还需要从头开始收集一批照片并
征得使用许可。
    这部百科全书当然并非无所不包。但它的影响超出了蓝色封皮包含的内容
。依照所有百科全书的传统,这部书完成了对一门知识的书面总结,而且把它
归拢在一起,使学者和业余爱好者都能一睹为快。

访波兰女诗人申博尔斯卡

    【美国《华盛顿邮报》9月1日报道】题:不愿出名(作者戴维·斯特赖
特费尔德发自波兰克拉科夫)
    美国最受欢迎的诗人住在这座迷人古城郊区的一栋丑陋的新水泥建筑里。
她的公寓舒适简朴,从她的写字台旁能看到外面的停车场。
    1996年,申博尔斯卡荣获诺贝尔文学奖,于是现在所有人都想见她,
而她还是一如既往地不想见任何人。她在美国深受欢迎──她有一本诗集的销
量已超过了诺尔曼·梅勒、戈尔·维达尔和约翰·厄普代克的最新作品销量的
总和──这尤其让人惊叹不已。
    从一开始,她就获得了成功。她说:“我父亲喜欢滑稽的小诗。只要我写
点东西,就能得到一些零花钱。我从5岁起就以写诗谋生。”她微笑道:“父
亲没有注意到有时我把同一首诗给他看两遍。”
    申博尔斯卡生于1923年,8岁时随父母移居这座城市。她上了波兰最
好的雅吉隆大学,并成为一个作家圈中的一分子。1945年初,她发表了第
一首诗。
    二战期间,波兰将近五分之一的人口遇害,生机勃勃的犹太文化遭到扼杀
。这一切改变了诗人们:在这场浩劫面前,10年前流行的华丽文字如今被视
为过于矫揉造作、一本正经和感情丰富。直截了当被认为是唯一诚实的写作方
式。
    与此同时,崭新的共产主义时代到来了。到1949年时,申博尔斯卡发
表的诗已足够编成她的第一本诗集,然而由于作品没有显露足够多的改革热情
,这本书被拒绝出版。3年后,她已能生动地歌唱社会主义,因此获准出版她
的第一本书《这是我们生活的目的所在》。
    申博尔斯卡说:“在沦陷期间,代表国家发言是诗人的职责。”她是个信
徒。她想拯救人类──在所有这些战争和死亡之后人类迫切需要拯救。共产主
义充满了希望和承诺。
    到她1954年出第二本书《自问》时,从书名开始,已经有了从集体到
个人、从服从命令到怀疑命令的转变。第三本书《向雪人叫喊》(1957年
)把斯大林比作生存在喜马拉雅山上的动物雪人,这在甚至一两年前会是无法
想象的。
    申博尔斯卡结婚,又离了婚,为一家文学杂志工作,每隔一段时间──不
过是很长的一段时间──就有新的诗集问世。在她的这间起居室里,看不到用
任何一种语言出版的申博尔斯卡诗集,也看不到其他任何迹象表明主人的名望
。书架上摆着传记和古典名著,其中许多都已翻旧了。她说:“自从获得诺贝
尔奖后,我一直好像生活在飓风之中。我没有做我想做的事──过我正常的生
活。”
    一切已完全颠倒过来:数十年来,她写诗,但默默无闻;如今她负有盛名
,但不再写诗。这是一道她耐心地接受的谜题──就好像她本人不相信诗,却
用她的诗使其他人相信一样。

瓦格纳──影响过希特勒的人

    【巴西《阅读》周刊9月2日一期文章】题:瓦格纳是希特勒进行大屠杀
的鼓动者吗?
    在世界著名的音乐家中,其中包括巴赫、莫扎特、贝多芬等,只有一个人
受到专门的单独举办艺术节的颂扬,他就是瓦格纳。瓦格纳的崇拜者们每年在
德国的拜罗伊特市聚会,表示对他的音乐的崇敬。今年的艺术节期间举办的研
讨会要讨论一个瓦格纳迷们禁忌的问题:这位音乐家的反犹主义。瓦格纳是希
特勒最喜爱的音乐家,写过一些反对犹太人的文章。
    研讨会将一个古老的问题显露出来,在瓦格纳去世115年之后,现在才
开始稍微客观地讨论这样的问题:瓦格纳对希特勒产生过很大影响,他在多大
程度上成了希特勒最卑鄙的罪行之一大屠杀的间接帮凶?众所周知,希特勒1
7岁时第一次在维也纳观看了瓦格纳的歌剧《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具有讽
刺意义的是当时这部歌剧的乐队指挥、最著名的音乐家之一马勒是犹太人。希
特勒是瓦格纳狂热的崇拜者,与瓦格纳的后代很亲近,成为威尼弗雷德的亲密
朋友,当时她是瓦格纳艺术节的负责人。在《我的奋斗》一书中,希特勒引用
了瓦格纳文章中的一些反犹言论段落。当政后希特勒在发表讲话时经常喜欢引
用瓦格纳歌剧中的歌词。
    尽管如此,但是把瓦格纳当成纳粹主义的精神导师还是有些言过其实了。
他在作曲时确实可以算是一位大师,但是他写的歌词在涉及政治和美学时是自
相矛盾和空洞的,总的来说是在维护自己的利益。瓦格纳对1848年的工人
革命首次表现了政治同情。他拥护这次革命是出于报复:他的歌剧遭受失败,
觉得自己受到迫害,想同有权势的人进行争斗。后来他才开始发表反犹言论,
是受了德国哲学家费尔巴哈著作的影响。他可能是要对他的坚定的反对者汉斯
立克、音乐界的竞争对手门德尔松和梅耶贝尔进行报复,而这三个人都是犹太
人。他的关于美学的文章以卑劣的论据攻击任何一种与他不同的音乐。作为一
位作曲家,瓦格纳是个性格不好的人,而作为一位哲学家他则是很愚笨的。为
了宣传目的他将会思考的一类人的想法据为己有,更多的是促使希特勒变得疯
狂和残酷。

巴拿马草帽名不副实

    【德国《明镜》周刊8月17日一期报道】题:巴拿马草帽
    德国作家托马斯·曼、英国王妃黛安娜和原民主德国领导人埃里希·昂纳
克都喜欢戴巴拿马草帽。这种透气的时装草帽的名称来自一种误解:它的原产
地不是巴拿马,而是厄瓜多尔。
    在厄瓜多尔阿苏艾省的锡格西格村,到处堆放着草帽和一捆捆编帽子的草
。窗台上、院子里、店铺里、汽车顶部的行李架上、甚至人行道上都码放着草
帽。一个名叫卢西亚诺·洛佩斯的商人,在自己房子的底层堆放了3000顶
帽子(但还是半成品),在起居室里还放了同样数目的帽子。他说,这是从5
00个编织女工那里收购来的,生产这些东西只用了两个星期。
    在整个阿苏艾省和邻近的卡尼亚尔省总共有24000名妇女编织草帽。
这草帽就是她们的生活内容。教区的神甫拉斐尔·卡夫雷拉介绍说:“她们从
五六岁起就开始编了。许多孩子从小就玩草,用它编小人、鸟、花和微型宽边
草帽。”干这种活的妇女们说:“我们不编就没有吃的。”在安第斯山里编织
的草帽被送到阿苏艾省的省会昆卡,在这里由出口商打包运走。
    在上个世纪厄瓜多尔就开始生产草帽。太平洋沿岸种植园的雇工用草帽抵
御热带烈日的暴晒,庄园主也需要草帽遮挡烈日。于是对草帽的需求越来越大

    由于这种帽子是通过巴拿马运抵欧洲的,所以人们给它起名“巴拿马草帽
”。在1855年的巴黎世界博览会上,这种“草制的帽子”一举成名,变成
了风靡一时的时装帽。
    由于这种帽子流行所带来的好处,当局就把编织草帽规定为阿苏艾省公民
的义务。儿童和成年人被强制招募去编织草帽,违者甚至被投入监狱。到19
44年,这种草帽仍然是厄瓜多尔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歌手藝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