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7-06-05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瑞典不准备第一批加入单一货币体制

美联社6月3日报道,瑞典首相佩尔松提出这一建议时,列举了政府对该体制安全的疑虑和瑞典人民的强烈不信任感,但他表示政府不会关闭成为欧洲经货联盟成员国的大门。

俄下调一九九七年经济预测数字

    【路透社莫斯科6月3日电】俄罗斯政府今天证实了对其经济预测的下调修正,估计今年的产值、国内生产总值和投资额都低于原先的预测。
    政府今天在国家杜马分发的一项预测数字报告显示,1997年的工业产值和国内生产总值可能下降2%,而农业产值和投资额可能比1996年低5%。
    政府的这项报告说:“考虑到农业产值、投资、出口和进口的预测增长率,国内生产总值……的预测值为2550万亿至2600万亿卢布(约合4494亿美元),比联邦预算法中确定的少130万亿至180万亿卢布。”
    官方证实,俄罗斯期待已久的经济好转仍遥遥无期。在政府争取说服国家杜马议员批准削减开支的计划之际,上述预测和经济好转无望成为政府的最新问题。
    政府部长们说,对于对付税收收入前景暗淡的问题来说,削减开支是至关重要的。这些部长原来预测国内生产总值和工业产值将增长2%,农业产值将下降2%。
    但他们在最近几周开始承认,经济有可能根本不增长。

福特汽车公司在欧洲难转颓势

    【美国《今日美国报》5月28日文章】题:福特汽车公司在欧洲遇到了麻烦(记者米什莱恩·梅纳德)
    福特汽车公司总经理雅克·纳赛尔试图扭转福特公司在欧洲的颓势,这是10年来的第二次。
    这次将不容易。纳赛尔必须找到扭转欧洲分公司的经营所遇厄运的办法。该分公司在过去6年中有4年亏损,其中1996年亏损了2.91亿美元。可能再也没有比这次更难以扭转局面的了。因1989年推倒柏林墙而产生的兴奋情绪已被沮丧所取代,因为欧洲各国都在应付高失业率和竞争日益激烈所带来的压力。
    造成福特公司当前危机的原因是:首先,福特公司的最高档轿车销量大跌,因而依赖小型的“雅士”牌和“嘉年华”牌汽车,但这两种汽车都因给太多回扣而利润减少。其次,在诸如英国和德国之类每小时工资和福利高达45美元的地方,福特公司的制造能力太大,而在诸如中欧和西班牙之类成本较低的地方,福特公司的制造能力却不足。相比之下,通用汽车公司的“欧宝”牌轿车却迅速打入了德国东部地区、匈牙利和波兰。第三,福特公司的产品研制分别在英国布伦特伍德和德国的科隆两地进行,不像“欧宝”只在德国的吕瑟尔斯海姆一个地方进行研制。这就迫使福特公司的经理和工程师们不断地乘公司的飞机或搭乘客运公司的飞机往来于英吉利海峡之间。

英刊说汽车业萧条期即将来临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5月10日一期文章】题:汽车业大萧条即将到来
    本文将对汽车过剩的程度和原因以及问题确实严重到什么地步进行探讨,并对汽车业将来可能出现的状况提出看法。车挨车,车碰车
    假如世界上的汽车公司全力进行生产,一年能制造6800万辆汽车(包括小卡车和多用途体育车辆等轻型车辆)。1996年,汽车公司实际生产了5000万辆汽车,发挥了其生产能力的73%。一些地方的情况比另外一些地方的差:西欧汽车制造商的实际产量比所能达到的产量少600万辆(即比其生产能力低33%);日本汽车制造商少生产400万辆(比其生产能力低50%);北美汽车制造商少生产390万辆(比其生产能力低21%)。
    造成这种情况的第一个原因显然是“成熟的市场”,特别是欧洲市场确实成熟了。人们买新车只是为了更换旧车,这种市场没有净增长。一些人认为,交通拥挤很严重,而且人们对汽车给环境造成的损害非常忧虑,所以几年以后,欧洲汽车的使用量可能会在政府干预下减少。对汽车行业的就业问题倍感担心的政治家们也开始认识到,如果在交通拥挤和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地方限制使用汽车就可能赢得选民。
    第二个难以理解的原因是汽车制造商为降低成本而采取的措施,即全球化。汽车公司在世界各地进行生产,并在许多市场销售同一种产品的不同型号,从而提高了利润,而用其它办法它们得不到这样高的利润。问题在于汽车工业的大趋势总是“当地生产,当地销售”。这种做法的第一个榜样是日本汽车公司纷纷把工厂迁到美国。不久,丰田公司就会超过克莱斯勒公司而成为美国的“三大”汽车制造商之一。由此带来的竞相在美国各地建厂的热潮,不过是使汽车生产能力大大增加。
    过热
    汽车公司往往认为问题是由别人的错误造成的,这很可能意味着情况在好转之前会恶化。据大多数预测机构说,再过三年,全世界的汽车生产能力将增长到每年近8000万辆的水平,但需求量(因而产量)至多超不过6000万辆。到2000年,过剩的生产能力将从1800万辆上升到2200万辆,这就等于全世界630家汽车装配厂中有80家可以闲置。换一个角度来看,北美所有的汽车厂都可以关门,而即便这样,全球生产能力还会过剩。
    人们原以为可以在亚洲和拉丁美洲为这些严重的问题找到解决办法,但这些问题中有一些恰恰在这两个地方越来越严重。汽车工业行家认为,亚洲的汽车厂如果到2000年能使3/4的生产能力派上用途,那它们就算走运了。形成这种局面的一个重要因素,是韩国三星物产公司在本国市场饱和以及竞争对手在该地区开设工厂的情况下仍然涉足汽车制造业。韩国国内市场只能销售120万辆汽车,其总产量大约在220万辆左右,而韩国人正在建设的汽车工业到2000年能够生产600多万辆汽车。与此同时,日产、本田和三菱公司正在东南亚建设新工厂。这意味着这些公司的生产能力到2000年可以翻一番。
    拉丁美洲也出现了令人担忧的投资浪潮。目前,汽车厂正全力生产以满足该地区的需求。据预测,该地区的汽车需求量到2000年将增长80%。菲亚特、福特和大众公司花费了约20亿美元使它们在巴西的工厂现代化,同时克莱斯勒、丰田、本田、标致、雷诺和梅塞德斯公司正在巴西和阿根廷建厂以利用未来的拉美共同市场。到2002年,这些公司对拉美的总投资将达160亿美元,这将使它们的生产能力翻一倍还多,达到250多万辆。总之,扩大的生产力对于满足所预见到的新兴市场的需求增长来说绰绰有余,其结果是即便在繁荣时期,世界各国汽车公司的平均开工率也只能停留在75%左右。
    当然,对消费者来说,这完全是好消息,因为它把汽车价格降下来(或者迫使汽车公司增加产品特色但不提高产品价格,或像在美国那样,致使大量八九成新的原来出租过的汽车的售价更加便宜)。但汽车公司必须拿出某种对策。他们会做什么呢?发动机熄火
    毫无疑问,一些公司会吵嚷,要求受到保护。许多欧洲人如标致汽车公司董事长雅克·卡尔韦希望看到,对日本汽车的进口限制永远保留下去。目前,人们认为汽车市场到2000年应该完全敞开。
    但汽车公司必须进行调整,以适应生产能力过剩的现实,而不能只通过竞争使生产能力过剩消失。所有汽车公司面临的基本问题是,汽车工业的性质在发生变化。这个在国家、地区和出口生产线的基础上组建起来的产业,正变成一个能在世界各地进行生产的全球化系统。
    这是全球化的另一面。汽车制造商把自己变成国际公司,从而降低了成本,提高了效率。几乎每一家能够批量生产的汽车制造商都对其生产的汽车底盘进行了合理化改造,使每一种底盘能够支持不同型号的车身。汽车发动机和变速箱同样也得到合理化改造。汽车部件供应商从数千家逐步减少到几百家,汽车公司要求它们设计更多的新产品。现在,供应商往往必须设计并提供整个的汽车刹车系统,而不仅仅是提供将在汽车装配厂组装起来的鼓轮和脚踏板。
    全球化的结果是,严重依赖本国或地区市场的公司(特别是北美的克莱斯勒公司和欧洲的雷诺、标致和菲亚特公司)有陷入困境的危险。将来,要么进行直截了当的合并(通过兼并或破产),形成少数几个能批量生产的汽车制造商;要么汽车公司对自身进行彻底改革,成为集各种系统于一体的公司,而不仅仅是制造汽车的公司。
    汽车业专家如波士顿咨询集团公司的林德奎斯特和英国加的夫大学的琼期预计,后一种情况可能多于前一种情况。琼斯教授说,尤其是在过去10年发展起来的生产联盟和合资企业将更多地出现。例如,雷诺和标致公司已在法国一家工厂联合开发并生产出最新型发动机;大众和福特公司正在葡萄牙共同生产一种小型客车。
    但正如通用汽车公司和福特汽车公司所证明的那样,要减少过剩的生产能力和增加利润,关闭工厂几乎是必需的手段。由于日本人在美国增加生产在很大程度上使通用公司遭受损失,设在底特律汽车城的这家大公司最终关闭了约20家效率最低的工厂。通用公司规模变小了,但实力更强了。该公司的国际营业部主任休斯说:“毫无疑问,现在每个洲的生产能力都过剩,但我们仍然能赚钱。这不是大问题,因为我们的生产能力已得到充分利用。”
    至于将来可能出现的情况,不妨考虑一下波士顿咨询集团的林德奎斯特的观点。他认为,汽车工业的老板将来必须立足长远,不要像目前这样只专注于生产线的多少和生产能力的大小,而要把精力集中到如何充分利用汽车业不断变化的经济意义上来。他指出,高开工率不会再像过去那样带来高利润。相反,一些公司必须停止追求产量,集中精力以优质高效的营销来提高利润率。林德奎斯特认为,汽车公司的竞争能力与其说取决于制造,还不如说取决于设计、营销以及组织零部件的供应能力。
    汽车组装厂的生产成本,最终很可能会降到只占一辆汽车成本的10%或更低。其余的成本主要用于购进部件、营销以及研究和开发。汽车组装厂过剩,使汽车公司加紧探索在从部件购进到经销网的全过程中节约成本的根本办法。过去,汽车公司要用5年时间开发并投产一种新型汽车,而现在多数公司不到3年时间就能做到这一点。
    汽车公司认识到,它们每过几年就必须引进新产品,更替旧产品。为了满足客户的品味和时尚,大多数汽车制造商正努力把订货到供货的周期缩短到两周以内,以便客户能很快得到他们想要的汽车的规格和颜色,而不是到成品库里将就着买一辆算了。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