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7-05-24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克格勃对美驻苏使馆的间谍战

    【俄罗斯《共青团真理报》3月28日文章】题:克格勃对美驻苏使馆的间谍战(作者伊戈尔·亚历山德罗夫)
    1985年3月14日,美国驻苏联大使馆要求苏联外交部外交使团事务管理局给大使官邸派一名女秘书,每天从8时到13时做一些临时性的工作。苏联方面很快派去了一位名叫维奥莱塔·谢伊娜的黑发姑娘,她容貌姣好,身段匀称,25岁,刚从莫斯科外语学院毕业。
    10月的一天,维奥莱塔像往常一样下班回家。使馆保安、海军陆战队员克莱顿·劳恩特里尾随其后。在地铁车厢里,他走近了维奥莱塔,略有些难为情的样子,提出送她回家,她没有反对。
    劳恩特里中士是美国印地安人,在海军陆战队学校毕业后于1984年来到莫斯科,当时年仅22岁。
    不难猜想,美国驻莫斯科使馆的不少苏联工作人员实际上是为克格勃服务的。有关维奥莱塔的文件材料至今还存放在档案馆里,上面印着“密件”字样。
    不久,两个恋人便不再满足于在大街上会面了。有一次,维奥莱塔对劳恩特里说:“我不能请你回家,家里人太多,但我有个叔叔,非常年轻,我同他比同母亲更谈得来。我们可以在他的住处会面。”
    劳恩特里很喜欢“萨沙叔叔”:“萨沙叔叔”只说俄语,幽默而有分寸,对印第安人在美国的情况甚至比劳恩特里本人知道得还多。随着时间的推移,维奥莱塔同劳恩特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很快,劳恩特里告诉“萨沙叔叔”,他想同维奥莱塔结婚,但他知道,这有多么难。他想请“萨沙叔叔”帮他解决在苏联开始家庭生活的问题。他如愿以偿,但有个条件:要他为苏联做事。谈话中“萨沙叔叔”一反常态,用的是英语,而且说得很不错。
    在“萨沙叔叔”的要求下,劳恩特里回答了几十个问题,绘制了美国驻苏使馆大楼每层的平面图,详细描述了大使办公室的情况。然后“萨沙叔叔”要求劳恩特里在大使及其副手和使馆安全官员的官邸安装窃听器。
    但1986年3月10日劳恩特里在莫斯科的服役期结束了,他被调往维也纳。为不引起注意,维奥莱塔也离开了美国使馆。她被调到另一个使馆任翻译。
    但劳恩特里到了奥地利以后,“萨沙叔叔”并没有放过他。1986年“萨沙叔叔”先后几次飞往奥地利,在那里他化名阿列克谢·叶菲莫夫。劳恩特里向他提供了几张美国驻外间谍的照片、美国驻维也纳外交使团的平面图和一本在垃圾桶里找到的使馆旧电话簿,劳恩特里因此而获得3000美元的报酬。
    莫斯科决定把这名已离开苏联但仍很有价值的间谍从反间谍机关转到情报机关。于是,“萨沙叔叔”在最后一次与劳恩特里见面时把他引见给了克格勃驻维也纳的一名情报人员。
    这是一幅影片中典型的间谍形象:凝视人的目光总是透着一股冷峻,下巴棱角分明,带着一股军人的气质,喜欢用杯子喝酒,完全不同于他前任春风满面、温文尔雅的形象。对比之下,差别如此之大,终于促使内心极度惊恐的劳恩特里在12月26日参加使馆的圣诞晚会时,走向了美国中央情报局驻奥地利的间谍头子,坦白了他充当克格勃间谍的事情。
    美国海军侦查机关立即着手对美国驻莫斯科使馆违反保密制度的情况进行调查。并开始对轰动一时的劳恩特里间谍案进行仔细审查。在调查中向1500多人取了口供。
    劳恩特里1987年8月因被指控犯有间谍罪而被判30年监禁(后被减刑五年)。他在狱中写给父亲的信中曾多次要求转告维奥莱塔,他一切都好。去年夏天,他在服刑1/3时间后获得假释。劳恩特里认为,维奥莱塔仍然爱他,因此他很想去一趟欧洲见她一面。但美国当局不准许他出境。
    逮捕了劳恩特里以后,美国国家安全局负责人很快就取得里根总统的同意,更换了美国驻莫斯科使馆所有可能被安装了窃听器的设备。美国从苏联共运回120个装有各种设备的箱子。在美国的一个秘密基地,经过X光和红外线仪器的认真检查,专家们在机要室电脑打印机上发现了一个微型窃听器。打印机上的电路是靠一组微型电池工作的。这就是说,克格勃还有一个可靠的途径,可以定期潜入使馆和机要室更换这些电池。
    为此组成了一个专门委员会进行认真细致的调查,一种说法是克格勃工作人员可能在夜间从一个小天窗潜入使馆。但是中央情报局的人员在验证这一说法时看到的是一个已被牢牢钉死的天窗,窗框和窗台上积满了鸟粪。如果是劳恩特里干的,那么他只能在大使及其副手和使馆安全官员的住所安放窃听器,无论如何不能把窃听器安放到机要室,因为他进不去。
    潜入使馆特别区和机要室安放窃听器的究竟是什么人,目前还没有答案。国家安全局的人还发现,有人用外表一样的电线偷换了向机要室供电的整条线路,而这条电线能转发密码情报。这事只有专家能够做到,但这需要不少时间,甚至劳恩特里也帮不上忙。这一切根本无从找到答案。于是美国国务院决定停止同莫斯科的无线电联系,秘密情报都通过专门信使转送美国。
    1994年暴露出间谍身分的中央情报局军官埃姆斯的一番话让机要室窃听器一案变得更加扑朔迷离。他说,劳恩特里被收买和在美国驻莫斯科使馆安装窃听器事件是苏联的虚张声势,目的是转移美国的注意力,不致对埃姆斯产生怀疑。埃姆斯说,其实克格勃很清楚,劳恩特里提供给他们的情报都毫无价值,他们既不感兴趣,也不需要。但他的说法看起来也不让人信服,尽管他在中央情报局苏联处担任高级职务,并向莫斯科提供了有关美国对苏联计划的大量情报,但克格勃恐怕不会放弃任何一个机会。而且劳恩特里在美国驻苏使馆做了不少埃姆斯在大洋彼岸无法取代的事情。
    总之,像许多历史事件一样,也许要到多年之后我们才能了解克格勃对美国驻苏使馆搞间谍战的真相。

扎伊尔国名的变迁

    扎伊尔共和国是位于非洲中部的非洲第三大国。13世纪末14世纪初,班图语系的刚果人在刚果河两岸建立了刚果王国。15世纪起,欧洲殖民主义列强相继侵入非洲。1880年,法籍英国殖民者布拉柴在刚果西岸建立了兵站,这就是后来的布拉柴维尔。1882年,英国殖民者斯坦利将刚果河东岸一个以酋长金沙萨命名的村落改名为利奥波德维尔,因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曾“慷慨”资助过斯坦利。
    1884年,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柏林会议将刚果一分为二:西岸划归法国,称法属刚果,1960年独立后称刚果共和国(布拉柴维尔);东岸划归比利时,称比属刚果,1960年6月独立后称刚果共和国(利奥波德维尔),1964年8月改称刚果民主共和国,简称刚果(利)。
    1965年11月蒙博托发动第二次军事政变成功。1966年,蒙博托总统宣布将首都利奥波德维尔改为金沙萨,刚果(利)易名为刚果(金)。1971年10月,蒙博托推行扎伊尔文化,把国名改为扎伊尔共和国,刚果河改为扎伊尔河,货币刚果法郎改扎伊尔币(“三扎”)。
    统治扎伊尔32年的蒙博托被赶下台后,原刚果人民革命党主席卡比拉今年5月17日在接管权力的同时宣布废除“三扎”。为不与河对岸的刚果共和国相混淆,改国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蔡光荣)

刚果人对扎伊尔更改国名众说纷纭

    【法新社布拉柴维尔5月19日电】题:刚果人反对同不可靠的邻居共用一个国名(记者约瑟夫·瓜拉)
    洛朗·卡比拉决定把他新近夺取政权的国家恢复原名为刚果民主共和国。这一决定在邻近的刚果共和国首都布拉柴维尔没有受到人们的欢迎。这里的人们说,这不仅将引起混乱,而且甚至可能造成冲突。
    银行家巴西勒·恩库瓦说,刚果人民不想和巨大的刚果河——迄今为止,他们的邻居把这一河流称为扎伊尔河——另一侧的邻居共用他们的国名。
    恩库瓦说:“我们以作为刚果人引以为豪,因为我们不管到哪里,都不会引人注意,而扎伊尔人由于他们的消极行为受到人们的注意。”如今,“由于扎伊尔人又成为刚果人,我们冒着(在人们的观念中)被混为一谈的危险”。
    采矿工程师西姆帕·埃卡拉·奥扎卡担心改名会带来更多可怕的后果。他说:“卡比拉在帮助他武力夺权的邻国和大国的支持下,可能试图吞并我国。”他接着说,联合国应该进行干预结束这种混乱状况。
    卡比拉的反政府军队17日进入扎伊尔首都金沙萨,卡比拉自称国家元首并宣布,这个大国将把名称改为它1960年从比利时手中获得独立时采用的国名。
    不过,卡比拉也确实注意到了和邻国可能产生混淆的问题。
    扎伊尔这一国名是由被赶下台的蒙博托·塞塞·塞科总统在1971年根据“真实性”政策采用的。卡比拉和他的武装还宣布,把两个刚果分隔开的河流名称恢复为刚果河。
    新闻专业的学生卡里纳。阿林
    ·奥楚说,卡比拉应该重新考虑改名问题。他说:“要么他违反他做出的决定,要么他把他的国家称为刚果—扎伊尔,使之和我国区分开来。”
    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财政部官员塞莱斯坦·曼普亚说,他没有看到改名带来的“任何不利之处”。
    曼普亚接着说:“尽管我们必须预料到会出现一些混乱,然而什么也没有改变。”他指责他的同胞们“对扎伊尔人”持有“盲目的偏见”。
    刚果国家元首帕斯卡尔·利苏巴直到16日一直支持蒙博托。他还未对卡比拉夺取权力做出反应,而卡比拉的反叛武装是去年10月才发动攻势的。
    在布拉柴维尔肮脏的街道上,刚果人对一个新政权的到来以及对两个邻国同名的后果议论纷纷。
    恩库瓦说,由于刚果主张讲法语,利苏巴支持蒙博托,而不是赞成说英语的卡比拉,因此他预计“两国的关系将建立在互不信任的基础上”。不过,曼普亚争辩说:“卡比拉在我们共同的边界需要和平和安全。我看不出他怎么会在两国之间制造紧张气氛。”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