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5-12-08第8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一段肮脏的历史曝光(十五)

动员演习整军循序渐进
    动员演习之后,即积极展开动员教育。民国41年8月,国防部在石牌成立动员干部训练班,直到48年3月底止,7年间共开办45期,受训练人次超过9000人。国防部为了承接将来的动员工作,于是成立“国防部军事动员设计委员会”,首任会长为副参谋总长萧毅肃,定期每周邀集国防部相关单位及陆海空联勤各总司令共同讨论未来如何动员。
    动员演习结束后,国防部积极展开一连串的整军计划。在实际工作中,首先确立由国防部制定有关动员兵役的机构,当时设有类似动员的局,中将担任局长,下面有五六个单位,各负责不同的业务。再来是修改各种兵役法,并且成立“退除役官兵就业辅导委员会”,该组织隶属总政治部,主任为蒋经国。因为易作仁主张辅导会不宜设在军方体系中,于是两年后改隶属行政院。
    值得一提的是,后来中华民国陆续与外国断交,于是台湾方面便改以退伍军人组织与各国保持联系。如“退辅会”每年召开一次总会,招待各国退伍军人,并藉机让他们参观台湾的军事演习。在所有体制渐趋完备后,民国43年2月,实施国防部春季动员演习。当时第32师已不在湖口练兵场四周,其麾下各团已经以平常体制分散部署在台北市周边。这次演习当天,松山机场关闭,举行阅兵式,由蒋中正总统亲自校阅演习部队。由于这次演习是一次测检,以检视成立的动员机构与法令是否运作得当,因此各地观摩人士极为踊跃,动员业务也有一定的成效。
    如今,负责动员的易作仁已经过世,大桥策郎也已经85岁。据大桥指出,国防部在实施春季动员演习成功后,海军接着有海光演习,陆军总部也有陆光演习,空军有楷模演习,国防部又有致远演习等。大体上都在“白团”教官计划指导下顺利展开,从而能独立作业。
    国防部的动员设计委员会及动员干部训练班,先后在民国48年停办,但因为师管区、团管区的实际动员业务还需要实务指导,于是“白困”成员便在各地方进行巡回辅导。此外,在军队动员训练期间,同时也展开军需动员的工作。
    从此以后,台湾各项演习已不须再假手外人指导,台湾军方已能全盘操作。
    (十五)

港报报道:北京禁烟:一场艰难的斗争

    【香港《东方快讯》11月29日文章】题:人们对北京禁烟能否成功有疑虑
    房间里烟雾缭绕的景象在北京可能将很快成为往事。下月举行的北京市人大常委会第23次会议将讨论在公共场所和办公室禁止吸烟的提案。据有关报道说,该提案几乎肯定会获得通过。
    北京的规定可能比别的地方(如上海)更加严厉,但反映上来的一些意见值得注意。
    首先,人们普遍怀疑这样的规定能否得到执行。在很多单位,抽烟已成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有人认为,禁烟规定将导致北京每个单位成立一个全新的官僚机构:“反吸烟办公室”。果真如此,那将是一笔很大的开支。而且正如人人都知道的一句话所说的那样:“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如何巧妙地避开反吸烟办公室官员的检查,将成为一种令人开心的游戏。
    持另一种看法的陈先生是一位公司经理,他认为递烟是做生意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他说:“如果禁止吸烟,我就几乎没有办法同客户打交道了。”此外,“办公室或工作场所”的概念非常广泛。很多生意是在餐桌上做成的。如果餐桌也被认为是工作场所,那将有多少生意做不成呀?
    他说:“如果你想在生意场上成功,你就不能忘记递上好烟。否则,他们将认为你看不起他们。”
    最近有报纸援引一位被采访者的话说:“我认为禁烟在我们这一代不会成功……国家许多收入来自烟草税收。”
    如果中国政府真想控制人们吸烟,它可能会发现自己面临的是一场艰难的斗争。(杨文静译)

警!警!警!校园内“烟气”腾腾

    【香港《星岛日报》12月3日报道】(记者
    林同为)在全球禁烟呼声日益高涨的同时,中国的烟民人数却与日俱增。有统计数字说,中国烟民正在以每年2%的速度上升,因此许多国外烟草公司都将进入中国市场作为攻打方向。更令人担忧的是,中小学校园内的“烟气”也成了一种时尚,中小学学生成了吸烟劲旅中的后备大军。
    中国关心下一代委员会作过一项调查,某县十多所中小学(包括二所职业高中、一所技校)校,吸过烟的学生比例竟高达33%;会吸烟者达16.3%;有烟瘾者达6.8%,其中年龄最小的才8周岁。有10%左右的学生对吸烟持既不反对也不赞成的消极态度。
    更为荒唐的事件是,江苏有一群小烟民展开了一场吸烟比赛,年仅15岁的阿宇在稳操胜券之时,因尼古丁急性中毒一头栽倒地上,便再也没有起来。为什么有这样多小烟民诞生?调查表示,小烟民有其独特的心态。
    家庭教育差。有的家长自己抽烟,看到孩子偷抽一二支也不说。更有的看孩子抽烟好玩,还主动逗引他们,使他们慢慢地上了瘾。
    哥们义气,误会为一种表达感情的方式。现在许多娱乐片中主人公或英雄好汉,个个是烟民,常常潇洒地吸着一支烟,要动手时把烟狠劲一吐,有豪气。小朋友便摹仿,以为要当英雄,首先得会抽烟,并互相敬烟,表示一种友情。
    生活空虚,经济充裕。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现在的学生手上都有几个钱,特别是那些买卖人家更是大把银子给子女零用。为了做生意,这些家长往往很少陪伴自己的孩子,使孩子形单影只,便抽烟打发时间。有的也为了摆阔。
    社会风气不良,学校教育缺少防范。成群的孩子不上学或到游戏机厅玩,相互间大谈什么“烟酒不分家”、“烟是敲门砖”之类的话,不少孩子就被引诱,而一些学校为追求升学率,现已很少抓道德教育,时间都用在题海上。有的老师更为赚外快,到点来,讲完就走,根本不与学生交流。
    凡此种种,使得小烟民大量增加,而社会有识之士虽大声疾呼,然几乎是杯水车薪。这个现象已引起人们的极大担忧。

埃菲社报道:算盘逐渐让位于计算机

    【埃菲社北京11月19日电】中国祖传的计算工具算盘将逐渐让位于计算机,预计今后五年内计算机将在中国迅猛发展。
    中国算盘历史悠久,早在唐朝之前已开始使用。目前一些小商店的职员仍在广泛使用这种工具,虽然现在已拥有电子计算器,但是他们宁愿继续拨弄算盘珠子,对算盘情有独钟。
    财政部估计,到2000年中国使用计算机系统的大中型企业将从目前的10%增至60%。
    为此,在这些企业和政府部门工作的会计师,至少有60%的人,大约100万人将在1995年和1996年接受计算机培训。
    尽管中国在计算机领域起步较晚,但是当局已经意识到计算机系统在改革中的重要性,并决心把会计师们从令人头痛的数字中解放出来。更重要的是:利用现代化的计算机设备可以加强企业内部的控制,有助于发现假账。做假账目前已成为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发展的一个严重问题。(罗国海译)

中国新兴氧吧

    【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28日文章】氧吧在中国的城市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迄今开设了大约100家。在氧吧,顾客戴上气罩,大口大口地吸氧。氧吧经理说,在城市环境污染、工作压力重的情况下,吸氧有益于人们的身心健康。
    在昆明,飞龙氧气娱乐中心的总经理张国雄(音)说:“对工作了一天的人、脑力工作者和从事体育运动的人来说,这是有益的。”
    氧吧是去年开始在中国兴起的。在城市汽车越来越多加剧了人们对环境污染的担心。光顾氧吧的客人说经过一天的紧张劳累,在这里坐坐可以使自己放松下来。氧吧的经理说,吸氧有助于补脑养颜。
    事实上,吸入纯氧的好处尚未得到证实。纽约医院科内尔医疗中心的肺病专家戴维·瓦拉瑟说:“我无法想象这会管用。’”他又说这肯定不能清除肺中的污染微粒。
    瓦拉瑟说,虽然无法弄清长期光顾氧吧可能造成什么影响,但是连续几个小时吸入纯氧可能对肺造成损害。(自然空气中仅有21%的氧)但是,外汇交易商托尼·田认为,光顾北京天天保健娱乐中心只是在一天紧张的交易之后呼吸一下新鲜空气。北京天天保健娱乐中心特设桑拿浴、按摩和一台氧气机。这位30岁的交易商叹息着说:“我可能对吸氧上瘾了。”他说,他已经五次光顾氧吧了。(邢国欣译)

中国盆景:活的雕塑

    【拉美社北京11月26日电】中国堪称世界盆景艺术的摇篮。一个大型的自然景观微缩于一盆之中,犹如活雕一般,形象逼真,其诗情画意令人赞叹不已。
    盆景艺术中的奇峰异石、形态各异的植物造型以及点缀其间的庙宇楼阁无不焕发着艺术的魅力。
    在众多盆景景观中要数盆景发源地扬州的盆景最负盛名了。扬州是一座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古城,位于长江和大运河的汇合处。
    扬州在江苏省境内,以绘画、书法、珠宝首饰、漆器和玉雕等艺术闻名遐迩,而它在盆景艺术中的细腻追求更达登峰造极的地步。
    盆景是集植物、山石、水和泥土为一体,仿造出一幅极其优美的自然景观的传统艺术。盆景起源于中国艺术发展鼎盛时期的唐朝,那时达官贵人的庭院花园和客厅书房里就摆放着各种盆景。巧夺天工的盆景艺术历经唐、明、清等几个朝代延续至今始终不衰,而且越来越得到发展。
    随着时间的推移,制作盆景的人越来越多,但是扬州的盆景风格却是全国独树一帜的。它不同于追求返古情调的四川盆景,也不同于颇讲美学观点的上海盆景,而是采用植物的新技新芽,有时还用一些类似于棕榈树纤维一样的枝干制作,模仿奇峰峻岭的山石摆放得错落有致,给人一种天然的美感。
    扬州一个姓王的家族是从事盆景艺术的世家。在清朝灭亡后,当时的许多盆景品种都已失传,正是这个家族在他的苗圃里把许多品种保持至今。中国盆景被世人誉为“活的雕塑”,它们经常被送到外国展览并博得公众交口称赞。(刘嘉明译)

台湾地下邮局生意兴隆

    【美国《华尔街日报》11月8日报道】台湾很可能是世界上最繁荣的地下邮递网的所在地。新兴的私营邮递公司公然而巧妙地违抗“政府”,从公营邮局抢去数百万美元的进项。
    他们的诀窍是:把印刷品——从杂志到商品说明书之类的资料到推销商品的快转件无所不包——邮往台湾各地,以快速和低2/3的价格与公营邮局竞争。他们的地位似合法又非法,台湾半个多世纪之前通过的有关法令使他们有空子可钻。
    从许多方面来看,台湾公司的发迹史是私营邮电公司成功的典型。作为亚洲最富裕地区的台湾同时也是世界上地下商业的第三大所在地,小到豆腐摊、大到为逃税而少报利润的大公司应有尽有。就连举步维艰的“中央银行”也从“无组织的金融市场”获取利息。
    私营邮递公司对“政府”的法律无所畏惧,并利用法律的空子与“政府”巧妙周旋,并扬言要打破“国家”对邮政的垄断。然而,公营的邮局却不敢。3万名职员、“邮电部”的下属医院和博物馆已使它不堪重负,又如何谈得上竞争?
    30岁的老邮递职工陈先生说,“私营竞争者不是非法的,但也不是公平的。要竞争就得按规则竞争,”他批评那些非法竞争者抓住大城市,而把那些不赚钱的市场留给公营邮局,进行“选择性竞争”。(钱美毅译)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