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92-03-21第4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英阿马岛战争内幕(二)

    1932年2月,阿根廷军人政权在布宜诺斯艾利斯《新闻报》上透露,英国若不同意确定交出马岛主权的时间表,阿根廷“将不排除用武力夺取马岛的可能性”。
    马岛战争开始后,卡林顿辞去外交大臣之职,诺特仍留任国防大臣。卡林顿现在回忆说:“如果撤回‘忍耐’号是为了减少经费,那是瞎说。国防部当时是有经费的。”当时任第一海军大臣的利奇爵士现在说,这完全是诺特对忠言充耳不闻。
    英国是有能力破译大部分阿根廷的外交和军事密码的。1982年3月31日,星期三,英国截获了一个密码信号,它表示阿根廷4月2日会登上马岛。从外界来看,形势已很严峻。当撒切尔夫人征求诺特意见时,诺特和他的官员都很悲观,他们感到要重新占领马岛需要大量兵力,若没有空中保护,是不可能成功的。
    第一海军大臣利奇救了撒切尔夫人。现已退休的利奇回忆说:“我当时意识到,掌握海军,到关键时不用,那是极其糟糕的。”他带着这一想法匆匆去找诺特,但诺特正在下院与撒切尔夫人商谈。他立即赶到下院,当撒切尔夫人得知利奇已到下院,她马上让利奇参加讨论,她对利奇的意见表示欢迎,并立即命他筹备一支特混舰队,准备4月5日起航。
    但据阿根廷安纳亚海军上将说,他最后决定4月2日入侵的直接原因是,英国独立电视台3月底播发了一条消息,说英国正在向南大西洋派潜艇以对付那里日益紧张的局势。
    事实上,这则消息并不真实。当独立电视台记者了解到“壮丽”号潜艇离开直布罗陀时,实际上它不是向南驶去,而是向北驶回其港口基地。英国国防部并未纠正这则消息,而故意让它错下去,它以为这样会阻止阿根廷入侵。结果事与愿违,弄巧成拙。阿根廷军人政权估计,这艘潜艇4月6日会抵达,因此,他们决定在这个日期之前入侵。于是,独立电视台一则不符合事实的报道却引发了一场确确实实的战争。五角大楼支持英国
    五角大楼军事分析家诚惶诚恐地注视着英国特混舰队早期收复马岛的活动。对他们来说,北约一个重要盟国似乎正朝着在南大西洋打一场丢脸的败仗前进。美国专家估计,要确保在恶劣环境中取胜,英国必须有两三个航空母舰战斗群、一个两栖攻击舰队和一个装甲师。但英国只能组织两个小型航空母舰舰队、2艘两栖攻击舰及1个由驱逐舰和护工舰组成的小型舰队。
    五角大楼还十分担心英国缺少空中预警系统。另外,英国航母只能载34架“鹞”式垂直起降飞机来对付阿根廷的111架战斗机和轰炸机。(二)

布热津斯基建议:西方需革新东欧政策

    【美国《华盛顿邮报》3月1日文章】题:漫无目的的西方:寻找战略的远见(作者布热津斯基)
    由于苏联的崩溃,既不得不对未来有一个设想,又要冷静地确定战略目标。戴高乐关于“到乌拉尔山脉的欧洲”的大胆思想现在已经扩大到一个从“温哥华到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向东环绕全球的共同体。美国和欧洲因而都将与前苏联结成一种争取和平、合作和民主的伙伴关系。
    不过,设想与政策不一样。目前的西方政策是,设想长远,言辞华丽,态度慷慨,但在战略上模糊。具体地说,它还没有认真解决两个主要现实:一,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有可能成功地过渡到基于市场的民主制度;二,俄罗斯应该成为民主国家还是帝国。
    西方政策的两个主要战略重点应该是,保证匈牙利、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完成向多元民主制度成功的、典范的过渡,而保证俄罗斯巩固其作为一个帝国后的民主和欧洲国家的地位,特别是通过使它与乌克兰的关系正常化。如果中欧同西欧的联系越来越多,中欧本身将有助于把俄罗斯拉进欧洲的框架。
    要实现这些目标,就需要对西方的政策进行一些革新:
    ▲西方,包括其金融机构,必须对中欧过渡中出现的社会问题表现出更大的敏感。
    ▲西方在提出劝告时不应教条主义。强迫中欧国家、俄罗斯和乌克兰草率地消除国营经济,也许是不明智的。一种混合经济也许是更稳妥、更具有建设性的解决办法,尤其在一个缺少国内资本的国家。
    ▲当务之急是以积极方式刺激该地区日益衰退的经济。中欧需要一些大的、劳动密集型工程,这些工程既带来长期的经济利益,又提供短期的就业和经济增长。
    ▲应当促进而不是阻碍同中欧国家的贸易。
    ▲西方需要提高中欧国家的安全感。这些国家在东方日益加剧的危机面前感到自己毫无防御能力。它们害怕大规模移居国外,更害怕如果前苏联彻底崩溃,可能爆发的任何暴力事件波及到它们。
    ▲俄罗斯和乌克兰的最后模式应该是美国和加拿大之间目前存在的状况。但是要达到这样一种睦邻状态是困难的。西方应该对俄罗斯和乌克兰进行类似的调解,劝告乌克兰不要中断同俄罗斯的所有经济关系,劝阻俄罗斯不要试图在政治上重新控制乌克兰。
    ▲西方对前苏联的经济援助应该集中在双重目标上,即促进长期的基础结构改革(而不是救济)和巩固各共和国内新的国家政治机构。

休克疗法受挫 波兰政府转向

    【香港《亚洲周刊》3月8日一期文章】题:休克疗法受挫,波兰政府转向
    波兰今天又处在十字路口。两年前,波兰从计划经济转向市场经济,决心采取被称为“休克疗法”的激进改革政策。今天,波兰要选择的则是继续推行休克疗法,还是放慢走向市场经济的步伐。
    周前宣布的新政策,主要是向疲软的经济输血。包括削减税项、增加政府开支、放宽信贷,以刺激市场和投资。这些新措施将使政府预算赤字扩大至60亿美元,为上一财政年度的两倍。波兰新政府经改政策突然转向,实在有不得已的苦衷。波兰团结工会前年开始执政,即大幅减少国有企业补贴并放开商品价格。当局同时严格控制预算开支和货币发行量。这服猛药迅速见效,商品供应大为改观,一度严重失控的物价也趋于稳定。但付出的代价是工业生产萎缩,失业率大增。
    时至今日,休克疗法仍没有带来经济回升,失业状况却进一步恶化。最近,失业人数已突破200万,分析家估计年内将增至300万。通货膨胀率虽从顶峰的700%降至目前的60—70%,但物价上升仍比工资快得多,民众的实际收入和生活水准不断下降。
    总理奥尔谢夫斯基希望新政策能扭转经济颓势,但一些经济专家认为未能切中时弊。经济专家格拉达斯基说,新措施只针对现行政策的一些负面影响,没有触及国营企业经济效益低等核心问题。
    波兰约有8000家国营企业。私有化计划两年前已起步,至今只有数百家关闭或卖给外国投资者。根据华沙最近的一项民意调查,仅1/4的市民赞成国营企业倒闭,更多人担心私有化会增加失业。新政府投鼠忌器,不得不放慢私有化步伐。波兰籍的欧洲重建发展银行执行董事威涅斯基说:“按现行速度发展下去,要到公元3000年才能实现私有化目标。”
    经济改革出现阻滞,外国投资者更生顾虑。设在维也纳的国际商业公司估计,自1989年以来,波兰虽已开设6000家外商合资企业,但吸引外资总额只有10亿美元。为波兰休克疗法提供咨询的美国哈佛大学经济学家萨克斯认为,华沙新政府为迎合民心采取可能导致通胀的措施,使外国投资者望而却步。德国宣布豁免波兰所欠一半债项,约45亿马克。其他一些西方国家去年已决定宽减波兰欠债,但这只能减轻债务负担,对克服经济困难帮助不大。

波兰增加税收削减福利开支

    【美国《华盛顿邮报》8月15日文章】题:波兰改变财政政策以满足西方的要求
    波兰财政部长奥莱霍夫斯基说,波兰将大幅度削减社会开支和增加税收,以满足西方提出的关于减少日益增长的赤字的要求。他说,波兰现在认识到国际信誉问题。
    波兰除非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提出的把预算赤字减少到5%以下的要求,否则就会失去数十亿美元的贷款和西方的赠款。奥莱霍夫斯基说,波兰将坚持执行有争议的计划:帮助一些国营工业企业摆脱困境,保证农产品价格和增加货币供应量。增加税收和削减开支可使波兰减少其直线上升的赤字。波兰如不满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条件,就有可能失去债权国政府把它所欠的350亿美元勾销50%的机会。

阿尔巴尼亚剧变后──更加贫穷、更加混乱

    【德国《明星》画刊第11期(3月5日出版)报道】题:在被遗忘的国度里——阿尔巴尼亚
    人们在忍饥受冻、毫无改善境遇的希望。1年半前,将阿尔巴尼亚与外界隔绝了45年的制度崩溃了。然而,开放和新的自由迄今给人们带来的只是贫困和混乱。
    从地拉那到波格拉德茨的直快列车喀拉喀拉地在寒冷的黑夜中运行了6个小时,车厢没有窗户,只有没玻璃的窟窿,冷风从这些窟窿里灌进车厢。相反,装牲畜的车厢却很豪华。
    在车厢里挤着一群冻得直打哆嗦的人,他们蹲在地上或是坐在破旧不堪的旅行袋上。在阿尔巴尼亚的车厢里已不再有座位了。因为,凳子已经用旧,被拆了,或者用到其他地方了。车厢里也没有照明、没有暖气,厕所只剩下地板上的窟窿,周围结满了褐色的尿碱。而这样的列车竟还在运行。
    医院也在工作着。在地拉那的妇产科医院里甚至还有暖气。但是,由于这些公共设备几十年来没有维修,烟囱和管道上到处都有窟窿。烟雾从烧油的中央供暖锅炉里冒出,灌进新生儿集中的大厅里。
    在医院里同样缺少许多窗玻璃。人们就用厚纸板和毛毯来代替。儿科女医生西诺伊默里说:“情况略有改善,我们从国外得到一些援助。不久前我们还不得不用旧报纸包裹婴儿,因为没有布”
    了。
    随着社会制度的变更,阿尔巴尼亚整个国家也陷入一片混乱。过去的结构尽管使人们的生存很艰难,但还勉强过得去,如今,这些结构全部瓦解了。但几十年积下来的问题,并不是一夜之间就能解决的。
    如今,在阿尔巴尼亚城市里已经有好几个月买不到牛奶了,肉只能在黑市上花特高价才买得到。
    阿尔巴尼亚国内几乎已不生产什么产品了。全国唯一的玻璃厂已停产。最大的纺织厂被弃之一旁。执政党的干部们说,这是因为缺原材料。
    但在爱尔巴桑过去曾是共产党人一大骄傲的冶金厂,一直还有1/3的职工在坚持生产。
    厂里就有一座炼钢炉还在炼钢,控制装置已经生了锈。在一只裸露的灯泡的黯淡光线中煤烟弥漫。
    烟雾中,工人们在等候工厂的班车,下班回家。在阿尔巴尼亚,为了节约能源,大约下午3点左右工厂就下班了。不久,男人们排起了长队,等候领取煤油。
    那里,白铁罐、塑料方形桶、润滑油罐和用旧了的垃圾桶一个挨一个排着,这些东西由一名监工慢慢地往前移,而容器的主人们很快走开了,然后,他们再去卖面包或者到一家空空荡荡的商店里问一下有没有牛奶。他们领的煤油连用作厨房燃料都不太够,想烧暖气就更不够了。
    今天,人们用旧式电炉在较暗的房间里取暖。不过,这种方法耗电很多。保险丝常常被烧断,人们便用铝箔接上。
    因此,墙壁内的线路都烧化了,变压器也烧得特烫。尽管多山的阿尔巴尼亚有许多水电站,还能发足够的电,可是,地拉那的许多地方没有电。
    没有电用的人就用其他方式搞来取暖燃料。公路两旁的树被无情地伐倒。不久前,连收集枯枝都要受到追究。而今天,就在警察巡逻车旁伐倒一颗老梧桐树时,警察们竟然无动于衷地袖手旁观。

漫画

(原载《苏维埃俄罗斯报》)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