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6-04-11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向中国经济改革学习

    【日本《朝日新闻》三月二十二日文章】题:向中国经济改革学习(作者东北大学教授大内秀明)
    有很多人怀疑中国是否放弃社会主义而走上资本主义道路了。
    在日本一说社会主义,指的就是俄国模式,即苏联模式的社会主义样板。
    中国现在放弃了苏联模式,它解散了人民公社,把政治和行政及经济分离开来,追求经济原则的合理性。它以所有制和经营分离为前提,允许集体经营和个体经营,利用外资的合资经营也有了发展。
    在工业方面也给企业以经营自主权,采用自由出售和内部保留的做法,把上缴利润制改成纳税制。从生产资料的社会所有制改为独立经营,保证了经营自主权。
    中国也积极采用商品经济的市场原理,向“计划性商品经济”发展。以反映供求关系的自由价格来自主生产、自主销售的产品。在市场上反映出消费者日益增大的需求,并通过价格变动来自主地调整生产和销售。计划原理尽量间接地限于宏观控制。
    简单归纳中国经济改革的特点就是这些,这的确是放弃了苏联模式。
    我认为,中国的经济改革不只是中国的事情。这同苏联进行的零星改革以及匈牙利等东欧国家进行的改革也有关系,是把西欧的社会主义乃至社会民主主义的经验和成果都吸收进来的改革。
    中国实行开放政策,进行大胆的经济改革,这恐怕是历史的必然。
    中国想放弃社会主义吗?难道放弃苏联模式就意味着放弃社会主义?作为对这个问题的回答,我赞成西德前总理施密特的评价。
    他说:“邓小平和赵紫阳现在考虑的是改革。这是在共产主义的格局内争取创新和讲究效率。错误地认为这是为了摆脱共产主义而进行的改革,不是极左意识形态的攻击,就是西方的糊涂梦想。”
    改革是根本性的。看起来好象是走资本主义道路,但是,中国仍然不允许土地私有即商品化,基本设施也是公营的,财政和金融也维持了公共管理。
    我认为,这种实验是为了面向二十一世纪而建立适应东西方交流的社会主义,所以也有很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中国大学生加入共产党的人越来越多

    【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三月十日文章】(记者包竹廉发自北京)“如果你想知道正在进行的事情——如果你想参加一些问题的讨论,并参加决策,那么加入共产党是十分重要的。”持这一观点的青年是一所重点大学计算机系一位行将毕业的学生,他是一个高干子弟,但入党问题仍然悬着。他希望能很快解决。
    他说:“我十分真诚地写了一封申请书,表示拥护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这是申请入党所必须的。”
    这个青年的同班同学也谈了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他说:“在我们学校,学生想入党出于很多原因,主要是因为他们想进步。”这位同学马上就要去西藏了,在那里他将研究哲学和宗教。他说,他对政治和入党问题没有什么兴趣。
    这两个学生的观点可能代表了中国正在走出大学校门的一代值得注意的态度。
    这些大学生的政治信仰还不确定,但是,其中一些人新近对入党产生了兴趣,同时,共产党也正在吸收他们。另一些人对周围世界持一种怀疑的态度。
    去年,北京大学毕业生中有四分之一以上的人在毕业前被接纳为共产党员。在邻近的清华大学,这个比例略低一点。在人民大学,大约百分之四十七的毕业生在离校前入了党,几乎每一个学生都写了入党申请。
    这些情况都是学生们自己提供的,不过在采访一位共青团的官员时情况都得到了证实。
    但是,学生入党的人数并不是每个地方都在增加。据说,中国一千个高等学院中,大多数学院的学生在毕业前入党的人数仍是十分有限的。
    现在,中国一千四百万大学生中大约有百分之三的人入了党,四千一百万党员中大约有百分之四的人受过某种高等教育。中国共产党主要并不是在大学里发展党员,而仍是在共青团中。共青团大约有四千九百万团员,它的主要目的是向共产党输送新鲜血液。
    一九八四年大约有五十六万青年团员入党,占团员总数的百分之一多一点。
    这个数字几乎比一九八三年增长了百分之百。一九八五年将有较大的增长。
    一位年近三十的工程师说:“今天许多人认为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时期,他们想在新时期占有自己的位置。那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他们中的许多人只知道党教给他们的东西。
    他们不知道自己的历史,他们也不象经历过文化大革命的那代人对政治那样了解。他们不能根据过去发生的事情来理解中国现在的形势。”
    另一些人指出,在那些年岁更大一些的人当中,也同样缺乏政治觉悟。

美保守分子致函里根“深感不安”

    【美国《华盛顿时报》四月八日报道】里根政府将就向中国出售高技术航空系统问题向国会发出正式通知。
    五十二名保守分子上周致函里根总统,表示他们“深感不安”的是,这项销售计划会打破中国与台湾之间的军事平衡。
    这些保守分子不反对这笔买卖,但他们要求政府改变其限制向台湾出售先进的F—16或F—20战斗机的政策。
    这些保守分子在信中说,准备向中国转让的航空电子技术将使台湾的战斗机和该岛的防御战略“越来越容易遭到攻击。”

高科技时代教育的前瞻

    【台湾《青年日报》三月二十九日文章】题:高科技时代教育的前瞻(作者胡锦标)
    一个人接受教育,是为未来安身立命的一种投资,对大多数人而言,至少这是教育的主要功能之一。
    所以,逻辑上,教育的内涵必然有一种“未来观”为其依据,我们必须预测或假设未来的一些情境,才能适当地教育人们如何去迎接未来,适应未来。
    人类社会近几十年来的改变,远大于过去几千年的总和。我们称这个时代为高科技时代,这种时代的特色是“快速变迁”而且“多样化”,使得未来难以捉摸。
    我们虽然面临这样一个未来,可是在教育制度、内容甚至理念上所显示出来的警觉性与因应方针,却难及其变迁的速度,这值得吾人提出来探讨。
    有几点教育的理念,是高科技时代应该紧紧掌握住的:
    (1)未来导向的时间观:以往社会变迁的方式,是一种线性的缓慢变迁,未来只是过去以及现在的延伸。所以,学习过去,就足以适应未来。但高科技的未来,由于变化的多样化,“可能的未来”有许多面貌,我们必须使用一些可靠的预测方法去建构未来的“模型”,一切教育的规划,要前瞻而不要仅是回顾。
    (2)知识即权力:这句美国前总统肯尼迪的名言,在高科技时代愈加真确。高科技时代,由于科技的威力强大无比,所以“权力”的基础是“技术”,而获取技术的方法就是教育。这个时代的最宝贵资源就是“知识”及“资讯”。所以高科技时代,教育的重要性也相对提高。
    (8)教育面貌的变革:由于资讯技术的发达,未来的电化教育层次会越来越高,利用电脑、录影带、光碟片为教学工具的方式会逐渐普及,不但可以缩短目前一些课程的学习时间,未来的学校,可能校舍的痕迹会逐渐淡化而成为所谓“电子学校”,学生们只有在上艺术或团体活动课时才到学校来,平时则可自行在家修习一些课程。
    (4)教育是一辈子的事:活到老,学到老,是高科技时代的写照,由于知识的变化及演进太迅速,人的一生,为了适应,必须不断学习,未来人类的最大工作就是学习,学习足以适应新时代的技术。知识会象蔬菜一样,无法永保新鲜。预料今后成人的职业教育需求会越形迫切。
    (5)青年的乐园:在高科技时代,知识急速汰旧换新的结果,未来的教育景观会慢慢出现年长者在台下听课,而年轻人在台上讲学的现象。长幼有序的伦理观念在某些方面也许会面临考验。
    (6)科技与人文必须整合:科技对社会、文化、经济、政治等的冲激力越来越强。科技与人文互动的关系也越密切。人类如果要控制科技,避免它带来祸患,理想的科技人才就必须具备极高的人文素养。科技与人文必须交流融合。
    以上一些理念,相信将会慢慢成为现象,我们应尽早留意其发展,以便予以掌握或驾驭。有些是我们应该早日积极去规划,有些则需要我们加以调适的。先知先觉是高科技时代生存的要素。
    美国劳工部每隔十年就得修正一次职业名单,可见社会变迁之迅速。以下的一些职业,将是二十年后的热门行业。
    ①机器人技师、设计师。②电脑程式员、激光技师。③能源管理技术、工业废料技师。④基因机器技师。⑤医务助理人员。⑥具有原始创意的艺术家。⑦住所重建技师、电池技师。③营养学家、大师傅。⑨药剂师。
    服务业:饭店经理、公关人员、广告专家、租屋代理人、老人病食品顾问、节食专家、伺候老人的有照护士等。
    这些行业预测,可能提供二十年后人类社会的蛛丝马迹,我们无妨姑且参考。日本为了适应高科技社会,已经完成教育改革,目前正在试行中。苏联自一九八六年后,高中生由每班五十人减为二十五人人,以利教学。美国的教育人士,动作更迅速,“第三次浪潮”及“未来震撼”的作者托夫勒远在一九六七年就应邀在美国佛罗里达州的一家中学试验所谓“二十一世纪”的课程,由该课程名称就足以窥出其眼光及野心。

核电站在全世界方兴未艾

    【美联社伦敦三月二十五日电】全世界的核发电量现在约占世界总发电量的六分之一。尽管一些公众对核电站是否安全表示担忧,但能源专家们却极力赞成修建更多的核电站。
    全世界的二十六个国家和地区拥有商用的核电站。核发电量最多的五个国家依次是:美国、苏联、法国、日本和西德。据设在维也纳的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到一九八五年年底为止,全世界经批准投入使用的核反应堆有三百七十四座。一九八五年一年投入使用的核反应堆有三十二座,仅美国就有八座。
    美国目前拥有的核反应堆数量比任何其它国家都多。美国的第一百个核反应堆不久前经批准已投入使用。
    法国在使用原子能方面作出了大胆的抉择。据国际原子能机构统计,一九八五年,法国所生产的电力有百分之六十四点八来自核电站。在以下国家和地区,核电站生产的电力所占的比例也很高。台湾为百分之五十九,比利时为百分之五十七点八,瑞典为百分之四十二点三,瑞士为百分之三十九点八,保加利亚为百分之三十一点六,西德为百分之三十一点二,日本为百分之二十五。
    欧洲共同体国家一九八五年的核发电量占其总电量的百分之二十七,到一九九五年,这一比例预计将达到百分之四十。欧洲共同体在一份调查报告中指出:“实行这一战略的主要目标是要减少欧洲对外来能源的依赖。”
    法国和英国都建有商用核残料回收工厂。美国在七十年代后期拒绝接受这一选择,部分原因是由于担心这类工厂所生产出的钚会被用来生产核武器。美国也没有象欧洲国家那样大规模地建立使用钚作为燃料的快中子增殖反应堆。
    这种反应堆所产生的用于核裂变的能量要比目前的核反应堆大得多。法国的一座大型增殖反应堆“超级凤凰”反应堆现已投入商业性运转。
    下面是国际原子能机构提供的一九八五年部分国家和地区发电量中核电所占的比例:
    核电百分
    比美国15.5%法国64.8%西德31.2%英国19.3%苏联10%日本25%台湾59%南朝鲜17.8%.印度2%
    :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