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5-07-06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美国举办印度节介绍印度文化

    【美国《全国地理杂志》月刊文章】题:在美国举行的印度节赞美丰富多彩的文化
    你和我:阿周那,
    都已多次轮回转世。
    我记得清清楚楚,
    你却对之一无所知。
    大神克利希那在《薄伽梵歌》(神之歌)中描写的大战前夕,就是这样劝告英雄阿周那的。《薄伽梵歌》是印度最伟大的宗教史诗之一。它共有用梵文写成的七百零一颂(一颂即一节诗),蕴含着宗教智慧,用梵语唤来战争的鼓噪。但是它还只是一部更长的史诗《摩诃婆罗多》的一部份。后者共有九万颂,是世界上最长的诗篇。它成书于两千年前,融神学、治国之道和王室争斗的动人心弦的故事为一体。绵延五千年的、复杂而丰富多彩的印度历史与文化,常常使人莫名其妙,这不足为怪。幸运的是,这种文化上的差距正在缩小。今年,美国人将有非常好的机会来进一步缩小这种差距。
    五月份,华盛顿的国家艺术馆举办《印度雕刻:从公元前三千年到公元一三○○年》展览。它是在美国举行的为时一年半的印度节的第一个项目。印度节将把印度美术、音乐、戏剧、舞蹈、电影和工艺品介绍给美国。
    将展出的一千五百件艺术品中,很多是从印度的农村博物馆和庙宇中借来的,迄今西方对它们的珍宝还无缘赏识,其中有绘画、纺织品、武器、珠宝和建筑装饰。两百五十名表演艺术家将演出印度音乐和舞蹈。
    很多尊雕像都有一段故事。本世纪印度有一条河流改道,在旧河床里发现了一尊手持蝇拂的女神,是公元前三世纪的作品。村民们急忙把它供在神龛里顶礼膜拜。不知费了多少口舌,当地博物馆才把它弄到了手。这次它将同我国观众见面。

苏联翻译出版蒙古族作家的小说《一层楼》

    苏联文学艺术出版社在一九八三年翻译出版的《东方文学作品选》第十一辑发表了蒙古族文学大师尹湛纳希的长篇小说《一层楼》。
    尹湛纳希(一八三七至一八九二年)是清代末期蒙古族杰出的学者、诗人和小说家,生于内蒙古自治区卓索图盟土默特右旗(今辽宁省北票县下府乡)一个封建贵族家庭。其父旺亲巴勒是位将领,参加过一八四○年鸦片战争的抗英斗争,喜爱文学和历史,写过历史小说《大元盛世青史演义》(前八回)。
    尹湛纳希自幼聪明好学,善于诗文绘画,从青年时代就博览群书,涉猎文史,精通蒙、汉、满、藏四种语文,酷爱汉文古典小说《红楼梦》、《镜花缘》等。尹湛纳希译过汉文儒家经典著作《中庸》,写过小说《红云泪》续写了其父未完成之作《大元盛世青史演义》。
    后来尹湛纳希借鉴古典名著《红楼梦》的创作方法,用蒙文写成了长篇小说《一层楼》和《泣红亭》,开蒙古族近代小说创作之先河,被尊为蒙古族近代文学的鼻祖。
    《一层楼》和《泣红亭》描写封建社会蒙古族农牧民卖儿鬻女的悲惨生活和知识分子贫困潦倒的处境。
    《一层楼》的俄译者苏联语言学副博士、蒙古语文学家斯科罗杜莫娃专攻尹湛纳希生平和创作研究,从一九七六年开始先后发表过近十篇有关尹湛纳希的研究论文,一九八一年以论文《十九世纪蒙古风俗人情小说——尹湛纳希的小说(一层楼>和<泣红亭)》应试,获得副博士学位。
    苏联著名东方学家李福清为斯科罗杜莫娃的《一层楼》俄译写了长达一万四千字的序言,题为《蒙古长篇小说之源》。
    序言介绍了尹湛纳希的生平创作,对《一层楼》的思想意义和创作方法作了探讨。(陈孙)

电脑艺术

    据新加坡联合晚报报道,目前日本积极推动“电脑艺术”的前艺术家和学者河江洋一郎,放弃了用色笔和画纸去创作的传统方法,投身电脑媒介,将意念输入电脑记忆系统内,变成数码方程式。当他要进行组合和设计造型时,只要按一按键盘,将数码映像显示在荧光屏上,便产生出“作品”来。
    由于电脑设计精密和储数记忆量大,经常能积累到数以百计不同的色彩层次和造型设计,配合应用时便可得心应手。
    他在东京电子学院教电脑工艺学,还从事“电脑艺术”的研究和创作,作品弥漫着宇宙的神秘感,他善于运用斑烂夺目的色彩,造型风格独特(贝壳和羊齿造型),将“电脑艺术”揉合了科技与艺术的概念。
    八三年七月,他曾代表日本艺术界,出席了底特律市举行的全美国“符号画像”展览,得到极高的评价。在日本和其他先进国家,“电脑艺术”在“工业设计”和“艺术表现”上,均广泛流行,例如:汽车的实用设计、时装、科学电影、美术和商业设计、建筑和环境设计、图画、电影、录像和立体摄影,甚至电视广告等。
    关于“电脑艺术”,河江洋一郎说:假若你对荧屏显示的映像不满意,可以示意电脑更改,就象一个全没有艺术细胞的人,也可以通过一些有成就的艺术家的指导去进行创作,而“电脑艺术”正好阐明了这个概念。日本近年来投入“电脑艺术”的年青人与日俱增,如“视觉艺术”和“造型艺术”带来了更多的新观念。
    (肖)

苏联出版《芭蕾舞集锦》

    据《苏维埃文化报》六月十三日报道,苏联作曲家出版社出版了一本《苏联芭蕾舞集锦》,共收集了一百二十多个芭蕾舞剧内容简介。
    该书在前言中说,“读者可以通过这本书了解到六十多年来在苏联上演的芭蕾舞剧的内容,这些舞剧构成了苏联多民族芭蕾舞艺术的历史。”
    该书说明了苏联芭蕾舞艺术所走过的复杂道路,它的题材的多样性和艺术上的探索。读者还可从中看到苏联芭蕾舞如何从简单的寓意和招贴画式的象征手法发展到哲理性的概括,如何从描写自然主义的生活场景发展到反映规模宏伟的事件。(琦)

苏联与一百一十个国家博物馆交流展品

    【塔斯社莫斯科五月十六日电】莫斯科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馆长伊·安东诺娃对塔斯社记者说:「我们同一百一十个国家的博物馆保持经常性接触,交换艺术珍品。」
    莫斯科普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同列宁格勒美术博物馆一样,几乎同世界上所有的大型博物馆都保持合作关系,展出过法国罗浮宫和伦敦国家博物馆、西班牙普拉多博物馆和慕尼黑古老的画廊等世界著名博物馆的珍品。今夏莫斯科将展出希腊卫城的古希腊罗马的艺术珍品和科隆市十五至十六世纪的德国风景画。秋天将展出西班牙十六至十七世纪威尼斯派的绘画作品,冬天展出民主德国、波兰和法国的浪漫派作品。
    苏联的艺术珍品也到国外展出。譬如,苏联收藏的法国十九世纪末到二十世纪初的著名画家的作品正在意大利展出。苏联每年要把一百件展品送到国外展览。

用钟表作画

    据塔斯社报道,莫斯科人马洛费耶夫住宅的墙上,挂满了用钟表的各种零件组成的画,其中有张着满帆的古老的巡洋舰,有轮船和火车。
    马洛费耶夫用了三十多年时间制造出一百五十多幅这种奇特的画,这些画是可动的,只要上紧发条,画面就会变活,汽车轮子会转动,轮船会开始加速。不少马车及汽车的轮子是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的真正的钟表组成的。马洛费耶夫的作品中有麦哲伦作第一次环球旅行时乘坐的维克多利亚号船以及马可波罗十三世纪时经中亚到中国乘坐的轿式马车。(枝)

南非影片《上帝想必已发疯》风靡西方

    南非的一部喜剧影片自一九八一年上映以来连演不衰,风靡西方名国,赢利近一亿美元,创造了近年来世界票房价值的最高纪录。
    影片名《上帝想必已发疯》。它叙述的是三个互相关联但又相对独立的故事。电影开场,一个飞行员将一个空的可口可乐瓶子抛在横跨博茨瓦纳和纳米比亚的卡拉哈里沙漠。在沙漠中过着原始生活的居民布须曼人发现瓶子,但不知为何物。他们为争夺瓶子互相打起来,平静的部族生活被打破。布须曼英雄伊克索认为这是个“妖瓶”,决定将它从大地边缘上抛出人世,使布须曼人永远摆脱它的诱惑。在他寻找大地边缘时,镜头一转,开始叙述一支黑人游击队的故事。在一个非洲国家,黑人展开游击战,后又发动政变。政变没有成功,游击队被赶到博茨瓦纳,绑架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女教师。这时,镜头再一转,又叙述一个爱情故事。女教师原是约翰内斯堡的记者,来博茨瓦纳临时任教。她被笨拙的、以收集动物粪便为己任的微生物学家斯泰恩热恋着。斯泰恩得悉心上人被绑架,立即从南非赶来,同布须曼人一道,将她从游击队手中营救出来。故事以大团圆收场。
    影片是由贾米·艾斯摄制的。艾斯今年六十三岁,出生于南非的博斯克堡一个教师家庭。一九四九年从影以来,他已拍摄了二十部影片,是南非现今唯一具有国际声誉的导演。谈到拍摄此片的缘起时,他说,十二年前,他在卡拉哈里沙漠拍摄野生动物影片时,爱上了纯朴的、有灭种危险的布须曼人,决心以他们的生活为题材拍摄一部电影。此后,他多次到沙漠地区追访布须曼人,发现他们至今不知什么叫私有财产和个人占有,非常惊奇。因此,他设想以象征现代社会的可口可乐来衬托他们这种原始人的可贵品德。写好剧本,他又花了三个月的时间在沙漠中寻找演员,终于找到了在影片中饰演布须曼英雄伊克索的理想演员恩科索。然后,又花了两年时间,耗资五百万美元拍成此片。
    影片从一九八一年开始在南非、法国、加拿大、西德、瑞典、日本、委内瑞拉、新西兰等几十个国家上映,非常叫座。据报道,上映总收入现已超过九千七百万美元,创造了近年世界票房价值的最高纪录。
    《上帝想必已发疯》在西方为什么如此轰动呢?艾斯说,他这部影片是一部喜剧片,基调轻松。而影片塑造的几个人物,肤色不同,性格迥异,在不同国家受到不同观众的喜爱。西方影评界认为,这部电影虽然结构松散,但从头到尾都充满滑稽喜剧和轻松闹剧的成份,从而使整个电影又显得浑然一体。演员的表演,特别是饰演伊克索的那位布须曼演员的表演,真切自然,看后令人捧腹,不由使人想起滑稽大师卓别林。
    鉴于《上帝想必已发疯》获得成功,艾斯还打算拍摄续集。(高秋福)

莫斯科国际电影节开幕

    据塔斯社六月二十八日报道,第十四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于六月二十八日开幕,参加本届电影节的有一百零七个国家。中国影片《黄山来的姑娘》将参加故事片赛,《候补队员》将参加儿童片赛,《锦绣中华》将参加纪录片赛,故事片《为什么生我》将作为观摩片放映。
    【塔斯社莫斯科六月二十九日电】由苏联著名导演埃·克利莫夫导演的故事片《自己去看》将参加本届莫斯科国际电影节比赛。电影剧本是由克利莫夫与散文作家阿·阿达莫维奇共同写成的。这位乌克兰族散文作家出生在白俄罗斯,在希特勒占领期间,这个共和国有四分之一的居民丧生,阿达莫维奇的不少作品再现了当年的事件。《自己去看》一片取材于阿达莫维奇的《哈蒂尼纪实》一书。该书描绘了白俄罗斯的哈蒂尼村的悲剧,希特勒匪徒杀害了全村居民,烧毁了所有房屋。现在那里高挂着一排钟,迎风发出的当当声提醒人们不要忘记过去。
    导演在影片中交替使用故事片和纪录片的镜头,还使用了不少当年的照片。参加影片拍摄的几乎没有专业演员,群众演员就是当地农民,他们中的不少人象影片中的主人公一样经受过战争的艰险与苦难。这是一部悲剧片,有很强的真实性,影片充满了对人的信任与希望。该片由莫斯科电影制片厂和白俄罗斯电影制片厂联合摄制。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