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82-09-17第1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外电评述金日成主席访华

    【路透社北京九月十六日电】北朝鲜主席金日成今天抵达这里开始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受到了非常热烈的欢迎。
    他在北京火车站受到了邓小平、共产党总书记胡耀邦和赵紫阳总理为首的全体共产党领导人的欢迎。
    外交官们说,这次接待是自从一九七五年金上次访问这里以来对一位外国贵宾的接待场面最壮观的一次。
    【路透社北京九月十五日电】北朝鲜的金日成主席将到达这里,这是自从共产党的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上周末结束以来,第一个访问中国的外国领导人。
    一些人士说,在此间对国际问题进行的讨论中,美国在东亚的作用很可能会占突出地位。两国都在争取重新统一国家的领土。
    这些人士说,再看得远一些,预料双方将重申坚决支持柬埔寨反越的联合政府。
    迄今为止,中国官员没有说明这位北朝鲜领导人要在北京呆多久。但是,一些外交官说,他很可能在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预定九月二十二日到达北京以前离开。
    【美联社北京九月十六日电】中国的主要报纸今天在表示欢迎北朝鲜主席金日成的时候,要求美国军队从南朝鲜撤走,并且指责美国奉行“两个朝鲜”的政策。金日成将同中国最高领导人会谈,预料他将讨论朝鲜统一、美军驻在南朝鲜等问题。
    党报《人民日报》赞扬金日成统一朝鲜的计划。
    这篇发表在头版的社论说,“中国人民坚决要求美国军队立即从朝鲜的土地上撤走,强烈谴责全斗焕一伙扼杀民主、分裂国家的罪行。”
    这家报纸称金日成的访问是两国关系中“具有重大意义的事件”,这家报纸还赞扬金日成的“英明领导”,并称他是“朝鲜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的代表”和中国人民的“亲密战友”。
    《人民日报》的社论强调了两国关系的重要性,说两国关系是“唇齿相依的”。
    【法新社北京九月十五日电】金日成将是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于上星期闭幕之后来访的第一位外国领导人,也是他自从一九七五年以来第一次访问中国。
    中国一直支持北朝鲜实现朝鲜统一的立场。

日政府人士说:铃木特别注意胡耀邦报告中的对外政策

    【共同社东京九月十五日电】题:首相在同赵总理会谈时将试探中国的对苏姿态
    铃木首相已决定在自二十六日起访问中国的时候,将通过同赵紫阳总理的首脑会谈,重点地试探中国的对外政策,特别是中国政府有关对苏外交的基本姿态。这是政府人士十四日透露的。首相打算确认中国方面的意向和真意,把它反映到邦交正常化以后进入第二个十年的今后的日中关系中去。
    首相特别注意的是胡耀邦总书记在向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作的中央委员会报告中提出的对外政策。
    首相重视中国的对苏政策的理由似乎是:(一)在胡耀邦的报告中没有批判苏联是社会帝国主义,在批判霸权主义的时候,把苏联同美国并列;(二)苏联至今对胡的报告也未作评论,迹象表明它正在认真地进行分析。
    外务省人士强调在铃木、赵会谈时提出这个问题的意义说:“在首脑会谈中中国方面无论作出什么样的反应,或者不作明确的反应,都相应地具有参考价值。”铃木首相将深入地试探赵总理的想法。

西方外交官评勃列日涅夫致阿拉法特信

    【路透社莫斯科九月十四日电】勃列日涅夫主席今天要巴勒斯坦游击队领导人阿拉法特相信,苏联将继续支持他,并告诫他要提防美国。
    勃列日涅夫在信中说,“美国正试图阻止巴勒斯坦人获得他们神圣的自决权和建立自己国家的权利。”
    这句话显然是针对里根总统的中东和平计划说的。
    里根的计划建议让居住在被以色列占领的领土上的巴勒斯坦人实行自治,并与约旦结合在一起。
    莫斯科长期来向巴勒斯坦解放组织提供其大部分武器并把该组织看作是阿拉伯世界的重要盟友。但是西方的外交官们说,看来,克里姆林宫现在因为巴勒斯坦解放组织不愿意谴责里根的和平计划而感到紧张不安。
    他们还说,勃列日涅夫的信件可能反映出苏联担心巴勒斯坦解放组织准备支持美国寻求一项解决办法的努力。而这种行动将会使莫斯科在中东问题上发挥不了任何重大的作用。

菲律宾总统马科斯到达华盛顿访问

    【美联社华盛顿九月十五日电】菲律宾总统马科斯今天到达这里,与美国总统里根和其它高级官员讨论美国—菲律宾防务和经济关系。这是他十六年来对美国的第一次访问。
    马科斯曾说过,他希望利用这次访问的机会来研究两国之间长期存在的防务关系。美国官员们在马科斯到达之前向记者们简单介绍情况时说,他们认为,在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湾的美国军事设施对保卫美国在亚洲及中东的利益是极其重要的。
    马科斯在他的夫人伊梅尔达的陪同下到达了附近的安德鲁斯空军基地,并计划今天下午和晚上不进行正式活动。
    马科斯五天访问的高潮将是他九月十十六日会见里根。一些反对马科斯的专制统治的派别已发誓说要在他访问这里期间举行抗议游行示威。
    马科斯决定现在来这里访问被认为是反映了他觉得与里根及其共和党政府在意识形态方面互相投合。
    由于卡特坚持尊重人权,马科斯与卡特的关系有些冷淡。马科斯赞赏里根阵营在人权问题上的较为静悄悄的作法。
    马科斯在他临近中午时从夏威夷到达安德鲁斯空军基地之后,乘一架直升飞机来华盛顿。在华盛顿国务卿舒尔茨迎接了他。
    虽然没有规定讨论问题的议事日程,但是据预料,双方要讨论的主要问问题将是美国在菲律宾的军事设施的地位,这些设施中最重要的是克拉克空军基地和苏比克湾海军基地。现在有一万五千六百多名美国军人驻扎在菲律宾。
    据说,马科斯对于美国为使用这些基地而向菲律宾提供的补偿感到不快。目前的为期五年的基地使用协议将于一九八四年期满,而据报道,菲律宾希望得到比目前每年一亿多美元的粮食、军事援助和发展援助还要多的补偿。
    美国认为这些基地对于保卫美国在亚洲和中东的利益是极其重要的。因此,马科斯看来认为,他要求增加补偿费是处于有利地位。

美联社说杰马耶勒之死使以解决黎问题受挫

    【美联社特拉维夫九月十五日电】黎巴嫩当选总统杰马耶勒的被刺,似乎是以色列野心勃勃的解决黎巴嫩问题的计划的第三个严重的挫折。
    第一个挫折是巴勒斯坦游击队领导人阿拉法特不但没有表示沮丧和丢面子,反而由于撤出贝鲁特而在政治上声望有所提高。
    第二个挫折是美国总统里根的中东和平倡议,这个倡议同作为以色列在黎巴嫩发动战争的一个部分的那个计划是直接抵触的。
    以色列希望,巴解的挫败将打破它对被占领的西岸和加沙地带人民的控制,从而产生一个比较温和的巴勒斯坦领导机构,接受以色列提出的有限度的自治。
    现在以色列最亲密的黎巴嫩盟友杰马耶勒又遭到了暗杀。杰马耶勒的基督徒民兵得到以色列数以百万美元的军事援助,这里把他的当选看成是以色列的外交胜利
    杰马耶勒的死可能对以色列有利,但有一个条件:他的继承人对以色列更加友好,并且同时更能够使黎巴嫩齐心协力成为一个统一的和平国家。在黎巴嫩目前这种变化无常的情况下,正如杰马耶勒之死所表明的那样,这两者似乎不可能同时出现。
    杰马耶勒被刺的直接结果是,以色列军队奉命开进敌对的贝鲁特西区,据说同黎巴嫩穆斯林战士发生了冲突。
    以色列的最终目的是同黎巴嫩签订和约,据说杰马耶勒就在被刺前两个星期同贝京举行了秘密会谈,劝他对他的和平行动不要那么焦急。

英政府人士谈撒切尔夫人访问远东

    【路透社伦敦九月十四日电】(记者:巴里·梅)高级政府人士今天说,玛·撒切尔首相下周将对中国领导人说,保持香港的信心、繁荣和稳定符合中英两国的共同利益。
    将于十六日动身去日本、中国和香港的撒切尔夫人今天对日本新闻工作者说,她将同邓小平和赵紫阳会谈。
    英国首相不肯告诉记者她打算在北京讲些什么。
    英国希望加强同中国的政治联系,并鼓励中国使它的大门仍旧对外部敞开的政策。在中国最近举行的党代会上重申了这一政策。
    撒切尔夫人访问中国后还将去香港。
    她的第一站是东京。她将于星期五到达东京,同日本政府和财界领导人进行为期六天的繁忙讨论。预计,讨论的主要议题将是日本的巨额贸易顺差。
    据政府人士说,她去日本的目的是使政治和经济方面的关系都能变得更密切、更稳妥一些。
    首相在接见日本记者时明确地表示,她在东京准备直截了当地把话讲明白。
    她说:“事情应当是互惠的,生活中应当有来有往:我们开放市场,同时也希望别人同样向我们开放市场。”
    【合众国际社伦敦九月十四日电】英国首相玛格丽特·撒切尔将于九月十六日起程飞往远东,就政治和经济问题进行会谈,并讨论香港的前途问题。
    她将访问日本、中国和香港;在归国途中,将在新德里同印度总理英·甘地共进早餐。她们二人今年早些时候曾在伦敦会晤。
    尽管撒切尔夫人在一九七七年曾以反对党保守党领袖的身份访问过中国和香港,但这一次却是她作为首相首次对它们进行访问。
    她在一九七九年六月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经济最高级会议。
    她的丈夫丹尼斯将陪同她前往。
    撒切尔夫人将从伦敦起飞,经过一夜的飞行将于十七日到达东京。
    她的办公室说,她将与日本首相铃木及其政府就国际政治局势进行会谈,其中包括东西方关系,特别是同亚洲有关的问题以及同苏联的关系。
    撒切尔夫人的办公室说,在日本,“经济问题将是她讨论的特别重要的内容,包括在工业和技术领域合作等方面的问题。”
    九月二十二日,玛格丽特·撒切尔将从东京飞往北京进行为期四天的访问。
    英国官员说,玛格丽特·撒切尔可能要提出一项折中的解决香港问题的办法来。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