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8-11-11第3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港报文章:《王储指王位继承人不一定是太子》

    【本刊讯】香港《文汇报》十一月九日发表一篇题为《王储指王位继承人
    不一定是太子》的文
    章,转载如下:
    本报特派记者本月六日曼谷长途电话称:
    “邓副总理在江萨总理的陪同下,前往曼谷玉佛寺,参加王储的剃度
    仪式。”关于“王储”,大家都知道,一般是指太子。今次剃度的泰国王储就是泰国王太子。但何以不称太子而称王储?王储这个名称又从何而来?有没有不是太子(甚至不是王子)而称为王储的?这些国际常识问题,相信大家都有兴趣吧?
    王储,是王位继承人的简称,正如皇储是皇位继承人的简称那样。今天仍保有君主称号的国家,君主一般只称王不称皇(全世界只有两国的君主称皇,那是日本的天皇和中非帝国的皇帝),所以,大家看到“王储”字眼多,而看到“皇储”字眼少。总之,不论是王储或皇储,都是指君位继承人。
    将外国的君位继承人简译作“储”(王储或皇储),是有根据的。二千多年前,我国就把皇太子称为“储君”。汉儒何休解释“储君”两字,认为是指“副主”。当时又有“太子,国之储贰”的说法。副、贰,意思一样。把皇太子称为储君、储副、储贰,表示皇太子地位仅次于皇帝。而“储”字亦可解作等待。储君,就是等着做皇帝的人。因此,近世翻译到外国有关君位继承人的称号时,按其君主称号,分别译作王储或皇储。
    何以不称王太子而称王储?一来,外国的王位继承人名称,不一定有“子”的含意;二来,王位继承人不一定是太子,有时是国王的女儿,甚至是国王的兄弟、姊妹乃至侄儿。有些外国的国王,王位不传子而传孙,有点象古代中国的皇帝册立“皇太孙”那样。世界上君位继承人的称呼很多,一律译为王储(或皇储),不但有概括的意义,而且有统一的作用。假如分别按照原来的称谓直译,那反而会令人有“乱”的感觉。

日本时事社自吉隆坡报道:《邓副总理抵马来西亚,许多中国血统居民出来迎接》

    【时事社东京十一月九日电】题:邓副总理抵马来西亚,许多中国血统的居民出来迎接
    吉隆坡九日电: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于九日下午到达第二个访问国马来西亚的首都吉隆坡。
    侯赛因总理以及马来西亚政府部长和外交使团到机场迎接。越南驻马大使也到机场迎接,但苏联大使没有露面。机场戒备森严。
    据说,马来西亚政府已通知各方面,尽量不要大张旗鼓地接待邓小平副总理来访。尽管中国要人是第一次访问马来西亚,但是,在中国血统的居民约占百分之六十的吉隆坡市内,连欢迎的标语和宣传画都没有,和平日没有什么变化。从机场到市内,沿途挂着两国国旗。许多中国血统的居民在车队通过的地方成群结队迎接邓副总理。日本《每日新闻》说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担心出现“中国热”
    【本刊讯】日本《每日新闻》十一月九日以《迎接邓副总理的马来西亚和新加坡,担心出现“中国热”》为题报道:
    正在历访东南亚国家的中国副总理邓小平,九日到达马来西亚。在这之后往访新加坡,结束这次旅行。
    但是,马来西亚和新加坡的中国血统的居民合到一起将近六百万人,中国首脑第一次历访这一地区,同整个东南亚的华侨动向相联系,意义将尤为重大。
    可以感到,中国血统居民之间“静静的兴奋”已在高涨,但是,极度警惕以这次历访为契机爆发“亲华”心情的两国政府却确定了严格的报道管制,极力想压制感情的高涨。
    马来西亚政府截至八日为止只发表了邓副总理的到达和出发的时间。其他日程确定每天公布一次。
    也有的报道说,这是为了防止邓副总理访问的地方聚集来大量中国血统居民,九日傍晚机场一带将断绝交通。
    新加坡政府的情况也相同,对一般人甚至连邓副总理来访都没告诉。

《提高职工业务能力-------“十合”采取新的考核制度》

    【本刊讯】《日本经济新闻》八月十四日刊登一篇专稿,题目是《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
    ——“十合”采取新的考核制度》,摘译如下:
    十合百货公司大幅度地改革人事考核制度,采取了从本期(三月到八月)开始根据新的考核表进行评价的方针。新考核制度的特征和目的是要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当然,历来的考核制度都有助于提高职工的能力。不过,说起来,都只是停留在抽象地提高能力上,同完成业务工作的能力没有直接联系。这样,在实施“少而精主义”方面就有困难。因此,决定设立新的业务能力考核制度,用通过工作提高职工能力的办法来训练精明强干的职工。根据工种、职务设立考核表业务能力考核是对职工的业务能力作出恰如其分的评价,把其结果用在提高工作能力上。业务能力与一般常识、理解力等一般能力不同,是把能完成多少日常工作作为问题的。一般能力是抽象的,而业务能力却是具体的。因此,要考核业务能力,明确各个工种、各种职务所必要的业务能力(知识和技能)就是前提条件。
    首先是职务。职务分为一般职务、管理职务、专职和专门职务。管理职务、专职和专门职务的业务能力考核内容要在今后进行研究,首先从一般职务开始。一般职务,工种分为内部销售、外部销售、事务和服务四种。而且,关于内部销售和外部销售,各个级别(根据工作能力划分的等级,一般职务有四级)所要求的能力也不一样。
    比如,一般职务内部销售一级,其评定项目有五个:商品知识、接待顾客态度与说话、销售技巧、商品管理和门市部事务。关于商品知识,包括以下三种情况:(一)是否清楚地掌握销售商品的特点;(二)是否懂得有关商品的一般知识;(三)能否掌握最近时髦货和销售动向。另外,关于接待顾客的态度和说话包括如下二点:(一)表情是否明朗,接待顾客是否笑容满面、干脆爽快、生动活泼;(二)接待顾客能否使用正确的语言。
    关于一般职务内部销售的第四级,所要求的能力就更高。关于商品知识,包括如下三点:(一)对自己所出售的商品及其有关商品的特点和商品本身是否有确切、丰富的知识;(二)能否准确地掌握自己所售商品及其有关商品的销路价格线和一般市价;(三)能否准确地掌握自己所售商品及其有关商品的需求周期和最近能否畅销以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接待顾客的态度和说话也比一级所要求的更高。
    另一方面,实际成绩的考核和业务能力的考核也一样,按照不同的职务、工种和职务级别来进行。比如,一般职务内部销售一级,评定的项目有三个:劳动态度、工作效率、贡献大小。关于贡献大小,包括以下三点:(一)积极出售、积极研究的成果有多大;(二)是否全心全意接待顾客,对受顾客欢迎作出了多大贡献;(三)是否经常考虑到成本,节约经费的努力程度如何。如果是第四级,则包括如下几点:(一)对销售、利润等部门完成指标作出了多少贡献;(二)在工作中,对提高公司的威信作出了多少贡献;(三)是否经常考虑到成本,节约经费的努力程度如何。半年评一次成果首先把这些人事考核表发给职工本人,让他们进行自我评定。把自己反映在人事考核表这面镜子上,进行评价,并把它作为反省材料。从这一点来说,自我评定是有意义的。每个职工进行自我评定之后,再由上司评定。上司通过这一评定来掌握每个人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为水平低的人制定半期通过工作提高能力的计划,然后同职工进行协商,在互相同意的基础上开始实行提高能力的计划。
    对通过工作提高能力的成果,每半年评一次。改进的方面能反映在实际成绩考核表上。把还需要努力的方面纳入下期提高能力的计划,以此来提高职工的业务能力。
    从抽象地提高能力到提高具体的业务能力,十合百货公司提高业务能力的工作,以人事考核制度为中心,现在正产生一个大飞跃。

伊朗新首相说军队全力支持国王

    【法新社德黑兰十一月九日电】伊朗新的军政府首脑爱资哈里将军今天重申,一旦这个国家的秩序恢复了,他就将下台。
    爱资哈里在自从六日掌权以来对记者发表的第一次谈话中说,他之所以当首相只是“因为局势要求这样做”。
    他说:“一旦局势稳定下来,我连一分钟都不会恋栈的”,他还说,军队百分之百支持巴列维。
    同时,爱资哈里表示愿意会见反对党民族阵线的领导人卡·桑贾比,并且保证继续打击上层的贪污现象。
    官方的波斯通讯社报道,国王已指定了一个专门小组来调查伊朗王室全体人员的私有财产。这家通讯社援引宫廷大臣的一项公报的话说,这个小组有全权调查王室的全部物品和财产的性质和来源。
    这家通讯社说,如果发现有什么东西是非法的或者是违反王室道德标准或声誉的话,将采取措施,做到物归原主。
    【法新社巴黎十一月六日电】许多政治专家们认为,在世界上的所有多事地点中,从理论上说,伊朗最有可能导致超级大国之间的对抗。一个突然“不稳定”或处于无政府状态的伊朗可能成为一场严重的危机或冲突的蓝本。这种可能性打破了战争理论家的一些观点,他们认为,苏美之间目前的核“恐怖均势”是战争的主要威慑因素。
    但是华盛顿和莫斯科暂时似乎满足于注视和得分。它们的公开言论似乎表明,小心谨慎和尊重现状是它们对一个位于欧洲、亚洲、非洲和印度洋交叉地方的国家的态度的指南。
    观察家认为,伊朗事实上是一个理想的战略要地,一旦发生变化,很可能影响它周围的地区。
    在这种混乱的局势面前,美国和苏联对伊朗发生的事情的态度似乎表现出一种茫然的情结。尽管美国事实上控制了伊朗的军用贮备和白宫积极地支持伊朗国王,但华盛顿似乎根本无法影响这些事件。
    一些观察家们认为,从政治上来说,这种局势就像十年前英国从苏伊士东部撤走一样重要,英国一撤走,第一批苏联舰只马上就在印度洋出现。
    这些观察家们认为,苏联人可能会使西方从这个居世界第四位的最大产油国得不到石油,摧毁这个地区的亲西方战线,从而使中东的现状发生决定性的变化。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