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示:采集本站数据请保持每秒一条的频率。高于此频率则失败,滥采则封IP。谢谢!

1978-10-29第2版面所有文章内容

埃以美原定二十七日的会谈停止举行

    【美联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七日电】美国由于以色列决定“增加”犹太人的定居点而感到恼火,今天取消了要同埃及和以色列举行的缔结和平条约的三方谈判。但是美国国务卿分别同以色列和埃及官员举行了工作会议。以色列外长达扬说,有关约旦河西岸定居点的争执按理不应妨碍和平条约的缔结。
    然而,三国政府的发言人、国务院官员谢尔曼说:“根据这一切情况,美国方面决定今天最好不举行三方会谈。”谢尔曼说,埃及代表团在等候开罗对“他们今后计划”的指示,取消原定今天举行的三方会谈的决定是由美国“首先提出来的”。
    他不肯说明是什么“情况”促使美国作出这个决定的。然而,很明显,这些情况是指以色列宣布它将扩大定居点,以及围绕这个行动产生的争论。
    美国对于这对阿拉伯世界和以色列、埃及谈判的影响感到不安。以色列、埃及谈判尽管出现一些问题,但还是在朝着缔结条约的方向稳步进行。
    【路透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七日电】以色列和美国今天在以色列打算扩大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的问题上又发生了分歧,但是它们同意暂时撇开这个问题,以便集中精力进行以—埃和平会谈。
    发言人对记者说,以色列外长达扬和国务卿万斯在国务院举行一次为时半小时的会谈中都重申了他们在这个有争议的问题上的看法。
    当记者向他问及他们是否解决了这个有争议的问题时,他回答说:“没有,恐怕是没有解决。各方都坚持自己的立场,你们也知道它们两方的立场。”
    当记者问及万斯是否生气时,他回答说:“这个,我认为美国的立场是强烈反对以色列内阁的这一决定。”
    国务院说,万斯和达扬预定在今天下午举行第二次会谈,随后万斯将会见埃及代表。
    美国官员希望,如果萨达特总统确实决定召回埃及代表团,那也不会导致中断会谈。

苏副外长费留宾到菲律宾和印尼活动

    【路透社雅加达十月二十六日电】苏联副外长费留宾今晚到达这里对印度尼西亚进行四天访问。
    他受到库苏马阿马查外长的迎接。库苏马阿马查外长在这之前说,费留宾先生的访问将进一步加强印度尼西亚和苏联的友好关系。
    费留宾是自从一九六五年这里发生共产党未遂政变以来前来印度尼西亚访问的职位最高的苏联官员。
    印尼官员说,费留宾和库苏马阿马查将于明天就双边问题和国际问题举行会谈。
    【路透社马尼拉十月二十五日电】苏联副外长费留宾今天力图使菲律宾相信他的国家进一步同菲律宾发展关系的诚意和愿望。
    在菲律宾代理外长因格莱斯为他举行的午宴上,费留宾说,苏联的意图是同菲律宾和所有其他国家发展友好关系。这是费留宾两天前到达这里以来发表的第一次公开讲话。在此之前,柬埔寨副总理英萨利上周访问这里时指责越南奉莫斯科之命入侵他的国家的领土,这是苏联全球计划的一部分。
    费留宾在讲话中没有提到印度支那冲突或北京同莫斯科的角逐,而是集中赞扬菲律宾和称赞马科斯总统夫人的社会和文化计划。
    费留宾自从抵达以来,一般说避免同记者接触。他搞的是菲律宾官员所说的“悄悄外交”。
    【路透社马尼拉十月二十四日电】来访的苏联副外长费留宾取消了预定在这里举行的记者招待会,这显然是为了避免回答有关所传他的国家参与柬越冲突和中苏角逐的问题。
    菲律宾外交部官员今天说,定于明天举行的记者招待会是应费留宾的要求取消的。“因为他们希望进行悄悄的外交”。

贝京称以色列有权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定居

    【路透社特拉维夫十月二十六日电】贝京总理今天说,以色列有权在约旦河西岸和加沙地带任何地方定居,并将继续行使此权。
    贝京在特拉维夫的一次集会上讲话的时候说,他还没有收到美国国务卿万斯批评以色列的信,他批评以色列决定扩大被它占领的阿拉伯领土上的现有犹太人定居点。贝京说,“犹太人有权在以色列国土以内任何地方,在朱迪亚、萨马里亚(西岸)和加沙地带定居,这种权利是不能动摇的。”贝京的话博得了他的支持者的掌声。
    以色列总理说,在他与卡特总统上月在戴维营会谈时,他把他扩大西岸的犹太人村庄的意图告诉了卡特总统。
    【美联社十月二十六日电】美国总统卡特写了一封私人信给以色列总理贝京,对以色列作出的关于扩张它在约旦河西岸的定居点的决定表示关注。
    国务院发言人霍丁
    ·卡特是在这里的人们越来越怀疑埃及同以色列是否可能签订一项和平条约的情况下透露了卡特这封信的。
    以色列内阁昨天投票决定拨出相当于一千五百万美元的款项在约旦河西岸修建一个新水库,并且在现有的以色列定居点建造新住房。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二十六日电】美国对以色列关于加强在被占领的阿拉伯土地上的犹太人定居点的决定感到“深为不安”,卡特总统在今天致函贝京总理的时候也强调了这种不安的心情。

港刊文章:《今日美国青年作风大变》(完)

    现时反对这种生活方式的青年不断增多。他们认为妇女应该毫无拘束地发展各种事业,不生儿女,甚或过独身的生活。
    近年来,身为人母而出外工作的女性愈来愈多,直接的后果当然是她们对子女的管教较疏。入大学的女生很多,这点表示许多十八、九到二十岁出头的少女,大部分时间都不住在家里。
    没有多久以前,不读大学的青年男女多数还是和父母住在一起,直到结婚时为止。但目前愈来愈多青年在完成学业后立即自己租屋另住,而且时常搬到其他城市去。
    这些因素使青年人享有高度的自由,而他们就运用这种自由来奉行他们所订定的有关性爱的新道德标准。
    一九六○年代期间,美国青年当中勇于发表意见的一小部份人,不只肆意批评政府和国家领袖,而且积极地推动各种政治改革。这些青年是和电视一起长大的第一个世代中的一部份人,他们对于大众传播媒介非常有认识。于是他们组织各种政治性的示威行动,以及制造其他有目共睹的事件,而电视台就把这种行动当作新闻,详予报道。当时,由热衷政治活动的青年所组成的一些全国性组织纷纷出现,并企图成为重大的政治影响力。
    美国介入越战这件事,对一九六○年代末的青年运动实有相当的关系。这项介入行动告终后,年轻一代的整个政治性质就跟着转变了。经常是少数派的积极分子全都消声匿迹。青年人所设立的政治性组织也大都解体。充满反对呼声的学校又恢复了宁静的气氛。
    这种情形,是否表示青年对于政治或政治性问题不再关心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只是关心的方式有了改变。反叛精神已经消失了。目前很多青年已不用大吵大闹的抗议行动来表达改变政策的愿望,大都转而在政治行动的基本结构范围内为了各种不同的目标而努力。
    目前的青年人对政治的传统“风格”诸多不满,不断加以批评。他们非常厌恶那些任意操纵大批选民的政界“巨头”、闭门举行的国会各种委员会会议和秘密听证,以及在暗中影响国会议员的那些庞大组织的政治说客。目前美国政治制度正在转变,政事也较前公开,部份原因就是由青年人所促成。
    青年能发挥影响力的原因有几种,其中最显著的一项是,他们在人口中所占的巨大比例;一九七六年,美国人口中十四到二十四岁的青少年有四千五百零四万一千人,占人口总数百分之二十点九。另一项原因是青年的教育水准;现时美国十八和十九岁的青年中约有半数是学生,二十到二十四岁的青年当中约有四分之一是学生;在美国社会中,教育程度最高的是青年人,高深的教育使他们条理分明,因而在表达信念方面成为最具说服力的发言人。第三个因素是青年和社会融合的程度;他们和父母讨论问题时非常坦率,许多项研究显示,首先采纳青年人新思想的成年人,是子女正在大学攻读的父母。此外,一面攻读一面工作的大学生愈来愈多,一九五○年,十四到二十岁的男学生有百分之三十二兼作工人;到了一九七五年,这项比例增加到百分之四十五。
    上述种种观察所构成的美国青年形象,究竟是什么样的呢?这与报章杂志所描绘的青年构成型态,当然有所不同:原因是大部分有关青年的报道和评述只注重一切不寻常——亦即具有新闻价值的事件。实际上,整个形象所显示的是美国青年富有自信心和崇尚个人主义。
    这一代美国青年似乎不至捣毁现存的社会,然后重建一个面貌全新的社会。当然他们会促成许多改革,但是一般说来,今日的美国青年,似乎已经接受大部分传统的美国价值观念和信仰,而且至少有意把它们留给下一代。(完)

美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琼斯说:八十年代军事优势将转到苏联方面

    【合众国际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二日电】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今天说,到了八十年代,一度为美国享有的军事上的优势可能转移到苏联方面。
    空军上将戴维·琼斯在接见《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记者时说:“若干年前,我们在很多方面都比苏联优越,但是我们说发展的趋势是不利的,现在,我们的优势正在消失。”
    琼斯还说,美国“一般是低估了而不是过高估计了苏联人打算干的事。他们的行动比我们所预料的还要快。”
    琼斯说,苏联人尽管面临一些经济问题,但是他们正在把他们的国民生产总值的百分之十一到百分之十三用于国防。
    他说,对付苏联人可以采取两种办法:实行单方面克制,或者使苏联人相信,通过继续加强其军事力量是达不到他们的目的的。
    琼斯说,他更喜欢第二种办法。
    琼斯说,如果想使苏联人相信继续加强军事力量是有害无益的,美国就必须增加其国防预算。
    他说:“我不是建议搞什么应急计划。我不打算鸣警报,但是我们应当认识到,只要苏联人在国防开支方面仍然继续加码,我们也应当这样做。”
    【路透社华盛顿十月二十二日电】美国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在今天发表的他同一家杂志记者的谈话中说,在今后的十年里,美国在军事力量方面有落后于苏联的危险。
随便看看别的资料:
热门资料: 生活妙招 兔子百科 生肖運勢 古書大全 養生常識 健康飲食 古人大全 歷史人物 科普知識